现代社会中,机械与人的关系愈发亲密,智能更是由科幻走向了现实,随着发展,有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人类与智能,或者说具备人类思维的智能应该如何相处呢?
不久的未来,我们肯定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因为肉体被疾病拖累或者毁坏掉了,将大脑转移到完全机械构成的金属身体中,继续以这样的方式生活下去,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金属人类呢?
或许是这样,某些大脑死亡的人类,被重新植入了新的思维大脑,肉体还是原来的肉体,但这个活生生的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类了,这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这样的情况虽然想象起来感觉非常遥远,但必定会成为现实的,人类面对生命层级的悖论又该如何选择出路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由想起了普鲁塔克的忒修斯之船悖论,与争论不休的人类和智能关系悖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忒修斯之船是古希腊最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它描绘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零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掉了,它就会被替换掉,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原先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忒休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如果是,那它没有原先的任何一块木头了;如果不是,那它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呢?
忒修斯之船是个哲学问题,它是研究身份的本质,可以使用四因论解决这个问题。
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化的力量为动力因,而事物的目的则决定了其目的因。
在忒修斯之船理论中,虽然构成船的材质有了变化,但是船的形式因与目的因最终与开始还是相同的,并不存在差异,在这个角度而言,几百年后的忒修斯之船与刚建造出来下海的船依然可以称之为同一艘船。
我们回归到人类与智能的关系上来,开篇中提到的机械人类或者是思维大脑肉体,在根本上同样是形式因而引发的悖论。
机械人类可以比喻为忒修斯之船,虽然人类只保存了原始的大脑部分,肉身变成了机械成分,这仅仅是质料因发生了改变,但是作为人类的形式因与目的因依然没有发生改变。
简单而言,这个修改后的机械人类依然是具备正常人类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与行为模式,改变的仅仅是存在的状态,身体构成由血肉之躯变成了钢筋铁骨。
人类与其他生物或者物种最大的区别之处就是独特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与行为模式,三种模式是区分人类与非人类的关键因素,不具备这三种模式的“人类”必定要划分为非人类范畴。
而至于思维大脑肉体,仅仅是具备了质料因,形式因与目的因则是全新的状态,运行的模式并不具备人类的三种规定模式,并非需要划分为人类生物。
其实,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众多的问题,比如另一个悖论问题,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出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模式,我们人类要以什么态度对待他们呢,当成与我们平等的人类还是仅仅当成工具呢?
生命层级的悖论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通过暴力战争手段解决,因为这是不同生命状态之间,利益的争夺战,只有血与死亡,才能了结这些恩怨。
利益的纷争永远都是最残酷的,伴随着无尽的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