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主动调整谈判节奏,旨在拖延而非摊牌,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洞察。核心战略判断:为何要拖延?特朗普又不能连任,现在谈了,他下台后也都不算数了。这背后是北京对当时美国政治局势的一个核心判断:
1. 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与“交易艺术”:特朗普的谈判风格是极限施压和反复无常,与他达成的任何协议都可能因为其个人意志或国内政治需要而被推翻。这种谈判的成本极高,且成果脆弱。
2. 大选年的政治时钟:当时已进入美国大选周期。对于一个即将面临选举、且可能下台的谈判对手,与其耗费巨大政治经济资本去达成一个可能被下一届政府废除的协议,不如将谈判过程本身作为工具。
3. 对建制派的偏好:讲规矩的人更符合我国的长期谈判利益。建制派政治家其政策有更高的可预测性,遵守既定的国际规则和外交流程,这对于寻求稳定外部环境的我国来说,是更理想的谈判对象。
因此,北京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安全地熬过特朗普的剩余任期,将决战推迟到下一个政治周期。三张牌的组合逻辑:非对称精准打击为了实现“拖延”战略,北京打出的三张牌并非胡乱出手,而是一套针对美国弱点的组合拳。
人民币结算,攻美元之根基,澳洲进口钢铁,1/3的额度用人民币结算,这不仅仅是和澳大利亚的一笔交易,而是一个信号和突破口。它向世界展示:美元并非唯一的选项。尤其是在全球对美国滥用美元霸权,如长臂管辖、金融制裁日益不满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避险通道。
深层影响:这动摇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绝对垄断地位。哪怕只是很小的份额,也意味着对美元需求的边际减少。这会影响到美元汇率和美国的通胀管理能力。美国对此不好公开干涉,因为这会暴露其维护美元霸权的真实意图,与它宣扬的自由市场原则相悖。
人民币汇率逆势上涨,攻美国之内政,这是一招借力打力,特朗普当时正持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和弱势美元以刺激经济和股市。我国的做法是“帮你一把”,但却是以伤害美国经济的方式。
直接打击通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变得更贵,这将直接推高美国的消费品价格。通胀是美国选民最敏感的经济指标之一,高通胀会极大地牵制特朗普政府的施政空间和选情。北京此举等于是在告诉白宫:“你不仅无法通过贸易战削减逆差,我还能让你的国内经济问题雪上加霜。”
稀土长臂管辖,示警与威慑,我国对稀土牌的运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禁运思维,进入了更高级的市场控制阶段。战略目的,1. 警示:提醒美国及其盟友,全球高科技产业链的咽喉掌握在谁手中。这是一种清晰的威慑,表明我国拥有升级对抗的终极手段。2. 摧毁替代产能:通过维持低价,让海外重启的稀土开采和分离项目在经济上无法存活。这使得任何试图摆脱对我国稀土依赖的长期战略都变得极其昂贵且难以持续,从而在长期锁定了我国的战略优势。
战术协同与节奏控制,这三张牌是协同打出的:汇率与结算,形成金融层面的合力,挑战美元霸权,增加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难度。稀土,则在实体经济和高科技领域提供战略威慑,确保美国不敢轻易将冲突推向极端。而所有行动的尺度,都控制在再拖90天的范围内。这意味着:留有余地,没有采取不可逆转的极端行动,如完全切断稀土供应或让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保持压力:通过展示这些能力和意愿,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继续极限施压的成本正在急剧上升,从而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但又无法达成实质协议——这正是拖延的精髓。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战略拖延,揭示了一场高水平的国际博弈。北京通过精准打击美国的三大核心关切——美元霸权、国内通胀、高科技产业链安全——成功地重新掌握了中美谈判的节奏。
其根本思路是:既然与当前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达成可持续协议的希望渺茫,那么最佳策略就是将博弈的重点从谈成什么转变为 如何控制谈判过程。通过主动出击、设置议题、提高对方的对抗成本,最终实现了一个对我国最有利的局面:将难题留给时间,等待一个可能更讲规则、更具可预测性的美国新政府。
这正如《孙子兵法》所云:“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在这场博弈中,北京通过一连串主动而克制的行动,成功地让自己从被动应对者转变为了主动设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