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的第七次预习作业,整理成文。
一、我的根本书籍
第一次接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在2016年的7月18日,并写了一篇论文《书,如一盏一盏的灯》,发表在《陕西教育》上,也算是一份“163元的回报”。去年,神木市教体局领导们请来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为我们培训,李校长的讲座内容非常精彩,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工作处处彰显了“促进内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李校长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读苏霍姆林斯基,随时随地地读,不为自己固定时间”。李校长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也放在他的车上,遇到堵车的时候、或是有空的时候,都会随手拿起来读一读,就像一本“教育的工具书”一样。
我在想,李希贵校长如此了不得的一位教育家,竟然视苏氏作品为圭臬,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拿来认真读一读?听完讲座我激动不已,开始研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二、阅读,就是学生的“智力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需要记住的材料愈复杂,需要记牢的概括、结论和规则愈多,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底子’就应该愈大。换句话说,为了牢固地记住公式、规则、结论和其他的概括,学生应该阅读和思考许多不需要记住的材料。”
在这之前,我们全校教师,包括我自己,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情,阅读的所有工作应该和语文挂钩,阅读对语文学科的作用最大。最近读到了这一条内容后,对我真的是如雷贯耳,对我的认知发生了颠覆性地变化。原来,阅读是一个人的智力底子。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阅读也可以称之为建立学习和记住材料所必需的智力底子。
我不断地思考着,阅读要有何方法指导呢?怎么指导呢?我怎么突然觉得,阅读,应该顺势而为,还是要遵循“大量地读”呢!如果,我们为了让孩子去阅读,且不停地教孩子阅读的方法,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呢。我不禁想起余华老师的一句话:“写作水平只有在不停地写作中提高。”我觉得,如果想让孩子真正地打好“智力底子”,还需要鼓励孩子不停地阅读,大量地阅读。当然,对于刚开始还没有培养起学习兴趣的孩子来说,陪读是老师和家长最佳的选择。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更好的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甚至是幼儿园之前开始更更好,最好的教育包括各种好习惯的培养,包括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培养阅读习惯不是自己可以培养自己的,更多的还是家长的有意培养,和老师的有意而为。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第38条《向准备担任一年级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中写到:“孩子的智力取决于家长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什么地位。”苏霍姆林斯基建议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半时间里(如可能,两年更好)就召集家长们(请父母亲务必都出席),和他们谈谈家庭中的相互关系问题,谈谈家庭的智力氛围,对于儿童的发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话说,我们身边有史以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老师这样做过,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其他教育者这样做过。甚至,有的人倒是觉得这样做有必要吗?可能还有人会觉得,小学的教师提前就操心着幼儿园的事情,是不是多虑了呀?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基础教育,也是根基教育、底子教育、根部的教育。既然是根基教育,那就需要多做一些关于根部应该做的工作,例如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最好的打根基教育。
身为一位教育者,也是一位妈妈,最近认知上的改变足以让我彻头彻尾来反思自己,践行教育。认知上的改变,让我更加坚定,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最主要、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还对阅读书籍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望,对书籍的阅读依然很淡很淡,那么,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小学阶段的教育不能算得上很完美,不管这个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至少可以证明,这些没有阅读兴趣的孩子在小学阶段错过了大量的美好的阅读时光,也错过了很多很多美好的书籍,实属遗憾。小学六年是可以读很多很多的书的。反观我自己所带的班级,一部分学生能坚持读书,但是我的陪读不是很多,而且至今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爱上阅读,经常有凑热闹之嫌。我的目标就是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我要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要多共读,多分享,多陪读。
三、学会怎样培养记忆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个人对记忆力‘不好’的儿童都有过失望的感觉:他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在这种奇怪的现象面前感到莫名其妙:儿童在低年级学习优良,小学毕业后却立刻开始学习得不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在小学里没有专门进行发展思维、培养智力和给记忆力打基础的工作。”
那么如何进行发展思维、培养智力和给记忆力打基础的工作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死记硬背总是有害的,死记硬背的产物和不良后果之一,就是书呆子气。那么,如何能做到驱逐书呆子气呢?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合理比例关系。”
那么,何为有意记忆?何为无意记忆?何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合理比例关系?弄懂了这些,我们才得以理解所有。
有意记忆,有明确记忆目的并采取相应记忆方法和保持所学的内容,通过背诵、练习有关的概念、公式等。
无意记忆,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采用专门的方法,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对有趣的故事、书刊、影视内容等都可轻松地记住。
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合理比例关系:如果学生应当记住的教材数量用X表示,那么,学生应当理解和思考的教材就应该是多几倍,为3X。也就是说,有意记忆的内容为X的话,那么无意记忆的内容就应该是多几倍,为3X,4X,5X,或更多。
简而言之,有意记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去死记硬背。无意记忆是建立在兴趣、思考和读书入了迷的基础上,看有趣的书籍引起的无意记忆有助于活跃人的思想。人的思想越活跃,有意记忆就越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就越好。要想培养记忆力,有意记忆的内容一定要以相关联的无意记忆的内容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有意记忆一定要以阅读和思考为基础的。
学生阅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那么产生的疑问也就越多;疑问越多,他在课堂上就越感兴趣探究、参与、体验,因为课堂可以回答他的很多疑惑。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我想蒙田的这句话最好的解释了我的解读。
如果无意记忆的内容比有意记忆的内容多出好几倍,那么,记背教材里的内容,就不会是死记硬背,而成为有理解的阅读和有思维的分析过程。无意记忆的内容达到有意记忆内容的3倍,或者更多倍的时候,学生的记忆力才能得以有效培养,无限挖掘。无意记忆的内容相当于孩子学习的源动力,相当于孩子学习的内驱力,相当于孩子们这课小树苗的根部滋养。没有无意记忆的滋养,就难以实现有意记忆的健康茁壮发展。所以,这就是“儿童在低年级学习优良,小学毕业后却立刻开始学习得不好”的真正原因。
有了解读,我现在深层次地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的智力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什么地位’。”
以前,我只知道阅读是好的,现在读懂了阅读和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有关,阅读竟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力的发展和记忆力的培养。阅读,是发展思维、培养智力和给记忆力打基础的。
一次次阅读,一次次思考。根本书籍的阅读让我自己能够永远地“记住”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儿童成长的规律,并实践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