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不觉,我进入校园市场七年的时间了,因为热爱,所以我一直驻留于此。
记得2014年的时候,我曾一度不知天高地厚,发文章、出书,在各种论坛上谈论校园这个市场,却不知自己一直以来对这个市场看的都很片面。
2015年暑假,由兴华提议,我来负责落地,在湖北武汉做了第一场国内校园人的聚会,报名量超乎想象,原来有这么多人默默的在这个市场里耕耘着。
在自己参与创业超级课程表、校导网两个项目,以及美团的短暂经历后,2017年我进入智联招聘后,更是才知道智联不少同事在这个领域里都耕耘了近十年。
在智联这样老牌做校园市场的企业里,不少同事当年带过的校园大使,如今都娶妻生子,孩子也不小了。
做校园业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么的苦和累,但同时,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青春与欢乐,以及那难以割舍的情感。
(2)
很多人,对于校园市场的认知,都是做渠道推广,这2600万在校用户,一年产生了超6000亿的直接消费,理应被重视起来。
因此电商、游戏、教育类产品都将校园视为重阵地,同时学生们还为诸多视频、直播、社交类产品共享了大量活跃度。
而企业做校园,其实除了产品、服务推广外,还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那就是校园招聘。
如今国内学生的大致情况为每年1700万人完成义务教育,其中1000万人进入高中,800余万人进入大学,而2018年预计毕业的大学生为820万人,占了今年新增劳动力的近一半。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企业用工招人需求越来越难满足,在校园招聘方向的投入,也将会越来越重。
因此我们看到华为、万科、京东方,包括我在南京一家关系不错的客户史密斯,做校园俱乐部的目的,都是为了营造雇主品牌,解决校招难题。
但如果站在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上,大学能够输出的绝对不仅仅是人才,还有最新的技术。
因此,在我看来,做校园市场,其实还有很大的突破方向,就是把学校里最新的科研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商业化。
而在这一点上,美国的拜杜法案就很值得学习和参考,比如我一个学生参与的清华大学区块链协会,半年的时间,协会其实就有不少的产出;而最近我们在招聘领域,想利用一些AI技术时,就在跟北京邮电大学做一些对接。
做校园除了学生端,还有企业端,更有校方端。
高校里培养出的人才,最新的科研技术,其实都是宝贵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价值,比单纯的校园营销价值更甚,也更加有意义。
因为热爱,所以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作者孙凌,七年校园市场从业者,每天分享所思所想,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