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个虚拟项目,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最终效果却不合我意,希望通过这次总结得到一些教训,吸取经验吧T-T
大概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虚拟项目,主要的思考不在这个部分。
由于是第一次实践,经验严重不足,所以会选不那么困难和比较熟悉的产品类型,这次我选的是做一个待办事项类的app,起名为GO!。平时接触android比较多,就没有考虑ios的设计了。
需求分析
方法上采用了思维扩散、用户调研和竞品分析。
思维扩散主要是以事项管理为中心点进行用户需求的探索。用户为什么需要事项管理软件?
用户调研主要是访问了几个同学,竞品分析主要参考了“any.do任务管理”、“奇妙清单”、“高效Todo”。
结论以产品定位的方式呈现,包括:定义(适用人群/主要功能/产品特色)和用户需求(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
需求分析结果
设计规划
先建立信息架构、任务流程图,再画纸面线框图大概展示出产品的基本原型。
建立信息架构,任务流程图:根据前面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将它们有组织地排序布局,将功能放在自然的位置上,这样用户才能快速理解,减少学习成本,不会浪费时间在熟悉布局和使用上,最终目标是使用户无负担快速使用,提高办事效率。
纸面线框图:在纸上画产品的线框图,展示产品界面的大概布局。我一开始是先画出主线任务,即“建立新任务/查看任务”,再从主线往外延伸,最后补充上无法延伸到的独立界面。线框图主要是用来快速展现想法,所以画的没有精雕细琢,否则有更好的想法时改动很费时费力。
设计实施
依据得到的线框图用AxureRp绘制交互原型,并对原型进行一定的说明,最终得到可行的方案。
设计查走
由于是个虚拟项目,所以后续的项目跟进和成果检验并没有进行。
先从项目的每个环节入手。
需求分析
1.需求分析不能把自己当作用户来分析,而应有客观的用户调研。
在一开始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我认为”的需求罗列出来,并没有对目标用户进行调查,因此在第一版的需求分析是满足我的,却不是客观正确的。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厚着脸皮向隔壁宿舍的同学做了个小调查。
结果四个同学中有三个提到应该有类似“监督”的功能。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制力有限,即使到了事情的关头或考试月,仍然无法静下心做事,所以“监督”功能似乎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怎么把“监督”功能做到待办事项里去,同时又不影响整体的轻便快捷呢?考虑到这与习惯养成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便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后,决定将“屏蔽干扰”、“成果可视化”和“奖赏机制”等功能融入,在锁屏界面和完成事项后这两个不那么影响产品轻便型的地方做改进,于是有了“锁屏界面提醒专注(屏蔽干扰),显示已完成项目和时间(成果可视化)”、“完成项目后弹出对用户进行鼓励界面”。
2.做用户调研时,如何向用户提问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开始我准备的问题是“你需要***功能吗?”“你觉得这个***有用吗?”“你觉得这个***是干嘛的?”等类似的问题,在对第一个同学调查完时觉得这种问法实在是太蠢了。
情景再现:
“你需要分享项目这个功能吗?”
“嗯……需要吧……”
“………………-_-”
针对性太强的问题反而限制了用户自己的想法,你问这个功能需不需要,有没有用,对方几乎都会回答“需要吧”、“有用吧”,即使他并不知道是否需要。人总是秉持着“有总比没有好”的心理,对于调查对象也是一样,他们无法将问题和使用场景联系起来,对于需要什么样的功能也模糊不定,这就需要提问者的适当引导。我问完第一个同学后,觉得不妙,于是滚回宿舍重新设计问题了。
3.在用竞品作为参考时,又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如何拿捏参考的度?
竞品的这个功能看起来很不错,要不要照做一个呢?这个想法挺有趣的用户应该会喜欢吧?与在书上读到的方法论不同,实际在做时我感觉很难不受竞品的影响。既然会受影响,不如索性刨根问底,分析这些亮点的深层需求,再考虑是否符合产品的最终目标(高效、轻习惯),以及如何改进,做得比竞品更好。
比如,在Any.do上新建事项的第一个操作需要用户给事项分类(在主页面默认提供工作/学习/购物等分类,还可自定义分类)。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个好的设计,想给自己的产品也弄一个类似的分类功能。但深入分析后发现,也许它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原因在于:①很多情况下用户需要马上记录事项,他们需要的是“速度”,而“先分类再记录”的设定不仅打断了用户的思路,更使用户陷入如何分类的纠结中,极大的降低效率;②即使在不紧急的情况下,“先分类再记录”也会给用户带来如何分类的痛苦感,更何况很多事也许只做一次,难道要特地新建一个分类吗?一开始就将用户置于这种境地真的好吗?③用户需要的是效率!效率!效率!任何严重降低效率的事咱都别做!
最终我没借鉴这个功能,但对于如何改进我有自己的建议(轻喷>_<):
①推迟用户的不愉悦感,将分类这个步骤放在建立项目之后,此时用户对项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分起类来更有目的性;②改用“紧急性-重要性”分类,比“按项目类型”分类更有意义;③更加简化,用颜色分类,提供代表不同优先级的卡片颜色,更加直观;
4.一些方法可以让设计者围绕目标进行设计,不至于跑偏,如建立目标用户形象、使用场景演绎等,这方面有待加强,应多参考大神们的做法;
设计规划设计实施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虚拟项目,完成情况实在太差,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所以删了原来的总结方法(如“需求分析”中的写法),改为直接写出不足的地方,辅以思考和解决方案,对我来说更加直观,也更能面对这些问题。
1.忽略了设计原则,无论是功能设计还是信息架构亦或是交互流程,都没有考虑到设计原则,只是按自己的想法一味进行,陷入困境当中。
2.不规范,没有参考平台设计规范和参考真实比例;
3.没有对原型图进行标注和文字说明,以为这是自己的虚拟项目自己会很清楚,其实到后面问题多了反而记不住一些细节;
4.图标和控件不是自己设计的,有些图标并不适合却还是用了,风格不统一;
5.忽略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内容显示超量怎么办,保存失败怎么办,重复操作怎么办等这些问题;
6.不了解技术限制,有些页面打开页面过深,须在一个可输入弹出页面上再弹出一个可输入页面,可能技术上实现有些困难,另一方面也没有考虑到交互层面上过于复杂性;
7.对文档进行修改时没有作修改记录,而是直接覆盖保存,后来意识到这样会对项目产生影响,在后续的修改中有所改正;
整体上:
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思考不够深入,没有将设计原则和实际操作结合,平台规范也不熟悉,感觉就像一团乱麻。
其实后来看了设计之下很多东西更加清晰了,比如该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将完成交互设计师该完成的工作。
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