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昨天发日记的时候还真没醉,什么时候醉了?写开头,和蚊子作斗争的时候醉了。当时坚持写了开头,再也写不动了,睡觉。
剩下的日记,是抽空写的,有空就写点,毕竟咱也有工作,要处理完工作再谈业余爱好。如此,写写停停,就让文章变得没有条理,像醉酒后写的东西。
思虑一下这周,七天有四天喝酒,醉了三次,有点过了。跑步倒是只完成两次,没有达成目标,写日记这会儿是周日,我想不如晚上去补上那一次,完成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这周很忙,记得周五出差,那是刚接到的差事,图纸审查。对于图纸审查的业务,我是比较熟练的,在濮阳参加的项目,图纸审查都是我跑下来的。现在这事儿不归我主负责,协助处理。
记得那天先去聊城设计单位拉图纸,当路过莘县段的时候,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上,只见下面全是连绵不绝的蔬菜大棚。大棚膜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蓝天的光彩,泛出蓝白色,就像大海泛出的粼光。
我跟同事说:看看我们莘县的大棚。同事被震撼到了,这么多的大棚啊,这要是在你们莘县卖农资也能发大财啊。
我说是啊,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在老家做农资生意的,挺挣钱。
想起小时候,村里统一让种植蔬菜大棚,村民都不想种。甚至有人晚上在墙上写大字报:“要想穷种大棚”。人们对新事物的抗拒是盲目,并且是恐惧的。没接触过,要先投资,那时候大家可能想不到在未来的某天,莘县竟然可以称为全国蔬菜第一县。
“要想穷,种大棚”这样的话现在说出来都觉得好笑。但是呢,也不全是嘲笑,也是有事实根据的。刚种蔬菜大棚的前些年,信息不够畅通,收菜的不知道咱这里有大量的蔬菜大棚啊。于是菜就卖不出去,容易出现赔钱现象。
这些年,莘县蔬菜出了名了,大家都知道哪个乡镇在哪个季节种什么蔬菜,菜商都会在菜上市的季节赶来。这就是规模的效益了,产量大,品种多。
河北一家亲戚,看我们这边蔬菜种的好,农民都挣钱了。自己也回家捣鼓了一个蔬菜大棚,结果呢,产量倒是可以,但卖不出去啊。卖菜得跑几十公里到莘县菜市场卖,不划算,零卖量又太大。
个人单干,怎么也不如形成产业化的乡镇厉害。
忽然想起我们107团队里做农业的吴总,其实可以链接一下他的电商平台,和我的老同学王月超对接。月超兄弟这些年做圣女果是出了名了,一年产销几百万的量,真的很不错。吴总的耘禾农业今年也是有声有色,相互对接一下还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村因为当年是乡镇驻地,盖了商业街,都有了门面房,就开始懒了,大棚都没有种起来。但依托周围村镇因大棚种植挣钱,消费倒是要来我们这里来,也算是乘了大棚产业的东风。
说实话,种大棚也真是辛苦的活儿,从育苗到铲除老秧子,中间哪个环节也不轻巧。我有同学家里有十几个蔬菜棚,忙起来要雇好多人。但最忙的依旧是他,每天走路几万步,我觉得我这做建筑的辛苦,但我最多也就是两万多步,在人家那是常态。
家里有房有车,生活优渥,但是这种辛苦,是一般人经受不住的。我一直说要去拜访他,但就是腾不出时间。
想多了以后,大家就发现,其实我们都是被禁锢在自己工作范围内了。多出去走走还是好的,哪怕像我这偶尔出去出差都能有所收获。千万不要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地方。
这又开始发牢骚了,嘿嘿……
以前呢,我都喜欢窝在家里,不想和人打交道。那就是让自己待在舒适圈了,在舒适圈里是没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的。即便书里写的很详细,但依旧和事实有很大不同。
现在,我尽量逼着自己多出去走动。特别是去年参加完教练技术课程以后,这种体验越来越深。仿佛每过一段时间,都能有新的感悟。遇事以后的处理方式也变了,会有更多的接纳,而不是发脾气。
我现在的口头禅都变成这样的:如果发脾气管用,咱几个就在这里拍桌子好了,如果拍桌子能把问题解决,咱把桌子拍烂也不心疼。这就是一种态度,不怕遇见困难,怕是遇到困难后躲了。
也不写太多了,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
晚安朋友们,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