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字子有,世称“冉有”,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
冉有是孔门政事科的翘楚,孔子称赞他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意思是说,冉有的才干,可胜任千户大邑的行政长官,或坐拥百辆兵车的卿大夫之家的总管。
事实上,冉有的才干远不止这样,他能力之强,孔门鲜有能及者。
《论语》中关于冉有的记载并不多。一方面是他的性格低调内敛;另一方面,是他不重礼乐教化,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礼、孝等儒学理念的看法,甚至没向孔子请教过这些问题。
鲁哀公三年,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冉有,应权臣季康子之召,回到鲁国出任季氏宰。临行前,孔子的另一得意弟子子贡相送,并转达孔子的意思:“即用,以孔子为招”。意思是说,其回国若得重用,当要尽力斡旋,争取把孔子迎回鲁国。
其时,鲁国政权被季康子为首的“三桓”掌控,国君形同傀儡。孔子此前任鲁国大司寇,为了重振国君权威,发动政治斗争,企图打压“三桓”收归权力,失败后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寻求发展,然而一直未果。
冉求出任季氏宰后,忠心任事,谦逊稳重,把季氏治理得兴旺稳定,渐渐获得季康子的信任,成为其得力干将。
前面我们说过,季康子一生有四大功绩:一能观吴之国运,二能用冉有之才,三能归夫子孔丘,四能应时用田赋。这四大功绩都与冉有相关,甚至可以说,都是冉有谋划运作的,季康子只是坐享其功。
而冉有之才,也绝不止于政事。
鲁哀公十一年,齐国讨伐鲁国,鲁国上下惶恐。此时,冉有展现出卓越的谋略与军事才华。他先是说服执政的“三桓”,组织左、右二师,共同抗击齐军。而后他率领左师,身先士卒,以突击战术击退齐军。继而,会合预先约定好的吴国军队,在艾陵围歼了十万齐军,一时震惊列国……
战后,冉有称其军事才能是跟孔子学的,恳请季康子迎回已在外流亡了一十四年的孔子。
季康子应允,随后派遣使者以合乎规格的礼节,恭迎孔子归鲁。孔子归鲁后,未出任官职,专注于传学。
至此,冉有完成了“招孔子”的计划。
冉有与孔子的政治立场,其实是相左的。
冉有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亲见列国拒绝采纳儒学礼乐治国的理念,故而,他很早就对儒学的局限与不足,有了清晰的认知。他的政事理念,乃是自成一格,并非孔子所传授的那一套。
冉有在孔子座下求学时,曾说:“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说,假如让他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更小的诸侯国,只消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但是若要施行礼乐,那就不是他的专长了。……冉有因此没少被孔子批评,说他不习仁政之道。
孔子崇尚周礼,笃行“君君臣臣”理念,忠于国君。而冉有为季氏宰,忠心任事,凡事都以季氏的利益为重。
譬如本章,季氏旅于泰山,冉有认为有助于季氏提升威望和统治力,是好事。但孔子站在国君的立场,认为这是僭越礼制,是坏事,故而要求冉有阻止,冉有断然拒绝,“对曰:不能”。
两者的政治立场不同,并无对错可言。
【季氏旅于泰山。】——季康子要去祭祀泰山。
季氏:季氏乃鲁国“三桓”之首,鲁国政权的实质掌控者,摄行君权近三百年。此处的季氏,当指季氏第八代宗主季康子。
旅于泰山:去祭祀泰山。旅,祭名。
周礼规定,天子要以时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则祭山川之在其封境之内者。泰山位于鲁国境内,故而,只有天子以及鲁国国君可以祭祀泰山。季氏虽然掌控鲁国政权,但其身份不过是卿大夫,是不享有祭祀泰山的资格。
然而季氏不奉周礼,强行去祭祀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孔子对冉有说:你就不能去劝阻这件事吗?
谓:言说。
女弗能救与:你不能劝阻这件事吗?女,汝的通假字,你的意思;救,挽救、劝阻的意思。
孔子崇尚周礼,认为当时列国互相征伐,时局动乱,根源在于礼崩乐坏,若能恢复西周时期森严的礼乐制度,社会就会归于安定和谐。而季康子以卿大夫的身份,带头公开破坏周礼,孔子担忧会引发纷乱,使鲁国走向崩溃,故而希望冉有能够阻止此事。
孔子认为,冉有身为季氏宰,是负有这份责任的。
【对曰。不能。】——回答说:不能。
对曰:回答说,但是含有恭敬的意思,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
不能:强烈而直接的拒绝。
冉有尽忠职守,他是站在季氏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去祭祀泰山,有利于季氏提升威望,进一步巩固权柄,这是好事,不可破坏。而且,他对儒学的礼乐之治,并不认可。
故而,当孔子希望冉有劝阻此事,冉有便断然拒绝,回答说:“不能。”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呜呼!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呜呼:语气感叹词,相当于“唉”的加强版。
曾谓:难道说。
泰山:指泰山神灵。
林放:林放,表字子邱,春秋末鲁国人,曾向孔子问礼之本,对礼的了解程度并不深。
孔子也知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各为其主,故而没有对冉有进一步的责难,只是叹息说道:难道堂堂的泰山神灵,还不如区区的林放知礼吗?
孔子用林放作比喻,意思是说,季康子违反周礼去祭祀泰山,这是淫祀行为,淫祀无益,这种道理,连林放这样不怎么懂礼的人都明白,难道堂堂泰山神灵会不明白吗?它不会因为祭祀而赐福给季康子,你们不过是在白白破坏礼规而已……
孔子虽然在本章没有责难冉有,但是他老人家后来又整了一章,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来隐晦指责,季康子非其鬼神而祭之,冉有见义而不为(详见《论语斩件》2.24 非其鬼而祭之)。
鉴于此,我作注解如下。
季康子违反周礼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就不能阻止此事吗?”冉有恭敬但坚决的回答:“不能。”孔子叹气说:“呜呼!难道你们认为泰山神灵会不如林放知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