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为什么需要用户画像?——方便团队统一想法,紧扣产品目标用户...1
Persona一般需要具备哪些元素?——多级标签,多级分类...2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
不同类型的用户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冲突的需求,我们不可能做出一个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为了让团队成员在研发过程中能够抛开个人喜好,将焦点关注在目标用户的动机和行为上,Persona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Persona一般需要具备哪些元素?——多级标签,多级分类
注意:在上述的各类信息中,有的因素是相关的,例如消费习惯与收入,地区等相关,对于手机浏览器的用户而言,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习惯和用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喜好、阶级)息息相关。
Step1:研究准备与数据收集
数据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使用的用户数据也有所不同,比如阅读类app,你要收集的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阅读习惯(场景,时长等),使用什么阅读产品,使用的动机是什么,阅读什么内容,
不管什么产品,可能都要拥有的基本数据,比如性别,年龄段,地区,教育程度,工作,收入,喜好等
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严谨性——覆盖地区范围,覆盖人群范围,保证随机性
Step2:亲和图——用户分类
亲和图: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意见或构思等定性资料,按其相近性进行归纳整理的一种方法。常常结合头脑风暴法,分为两个步骤
1、信息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写一条信息,内容包括人+目标/行为/遇到的问题+数据来源(方便查阅原始记录)
2、卡片整理:
1可以先凭借印象,假设几种用户类型和他们的特点,然后,在墙上将类似或相关的卡片贴在一起,然后对每组卡片进行描述,描述写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上。接下来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汇总
2如果分类汇总后仍然发现不了联系,则重新移动或组织,直到形成最终的亲和图。
应用流程示例
进程
具体工作
1.组织团队
将问题可能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少则可以是3-5人,多则数十人。意见特别强烈的人不能被摒除在外,平时不讲话的人,只要工作相关便需邀请参加。
2.建立共识
运用团队技巧,让团体成员降低压力,建立整体共存共荣的一体感,避开针对个人与部门的攻击,减轻防卫性的心理状态。研讨会不要在公司里,封闭式效果更好,座位的安排不要依照组织位阶,围成圆圈或马蹄型较佳。
3.定义挑战
清楚提出挑战,并指出期望的结果。例如∶公司已经投入3亿开发高新科技项目,至今尚无成果,我们的目标是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决定是否继续投入资金,如果要继续投入,未来该如何控制本项目,并如何确保成果。
4.展开脑力激荡
人数如果在12人以下,可以集体操作,如果在12人以上,最好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约4-8人,将同部门的人,分散在不同的小组,以便能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将所有问题现象详细列出,并将问题写在N次贴的贴纸上,每张贴纸只写一个问题,时间约为30-90分钟。如果问题太多,可以延长时间,但中间需要休息。
5.汇集问题
脑力激荡结束,集合各小组成员,由各小组轮流上台发表脑力激荡结果,并将N次贴一一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大海报纸上,如果有相同点,便将该问题贴在一起,当全部发表完后,所有可能的问题已经全部呈现在大家眼前。一般问题会在数十个左右,特别复杂的情况可能多达几百个。
6.分类整理
此时由主持人引导大家将问题分成几个大类,分类完成后,经过检查一遍,便形成几大类的问题了。
7.排出顺序
将每一大类的问题,根据其严重性排列顺序,如果问题甚多,可以分成A、B、C三组,A组是最重要的,B组是一般重要,C组是次要的。
8.责任划分
将各类问题牵涉的部门,以矩阵图的方式列出,并标示出主要负责部门与参与解决部门。
9.构思方案
由主要负责部门带头,举办小型研讨会,并提出建议方案,经由决策小组同意后,形成决策,同时交付执行。
10.效果确认与跟进
根据执行计划,定期与不定期的检讨成果与进度,并做适当的调整与修正,直到问题解决完毕。
11.标准化
如果此问题将来还会遇到,必需将此次的经验,变成标准化的流程,并将相关的资料形成书面化,以利未来的参考,不仅能节省时间与成本,更能促成组织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未来组织的重要核心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如果公司有内联网,应该将此信息公布于网上,以便将此经验转化为全公司的技能。
Step3:人物原型框架
通过亲和图,我们已经确定了几种用户类型。接下来将这些个人的重要特征描述出来,形成用户画像的框架。
在这个步骤,我们不需要加入描述性的细节,只需要将重点内容罗列出来;基本信息可以用范围来描述,比如员工数可以写成“20人以下”,具体人数可以在下一步用户画像中进行定义。
这个步骤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终用户画像输出之前,可以迅速地和团队其他人进行讨论,并收集反馈。
Step4:优先级排序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使用频率,市场大小,收益的潜力,竞争优势/策略等
Step5:完善人物原型
(1)结合真实的数据,选择典型特征加入到用户画像中
(2)加入描述性的元素和场景描述,让用户画像更加丰满和真实
(3)将用户画像框架中的范围和抽象的描述具体化,比如,将员工数“20人以下”改成“15人”
(4)让用户画像容易记忆,比如用名字、标志性语言、几条简单的关键特征描述,都可以减轻读者的记忆负担
1.用户:数据维度包括自然特征、兴趣特征、社会特征、消费特征。从数据特点上看,又可分为基本属性和衍生标签,基本属性包括年龄、性别、地域、收入等客观事实数据,衍生标签属于基本属性为依据,通过模型规则生成的附加判断数据。
2.商品:数据维度包括商品定位和商品属性。商品属性即商品的功能、颜色、能耗、价格等事实数据,商品定位即商品的风格和定位人群,需要和用户标签进行匹配。
3.渠道:渠道分为信息渠道和购买渠道。用户在信息渠道上获得资讯,在购买渠道上进行商品采购。不同类型的用户对渠道有不同的偏好,精准的选择对应的渠道才能提高效率和收益。
1.完善产品运营,提升用户体验:改变以往闭门造车的生产模式,通过事先调研用户需求,设计制造更适合用户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2 .对外服务,提升盈利:根据产品特点,找到目标用户,在用户偏好的渠道上与其交互,促成购买,实现精准运营和营销。
用户社会属性,用户行为习惯、用户消费习惯等
1、用户画像要建立在真实的数据之上
2、当有多个用户画像的时候,需要考虑用户画像的优先级,通常建议不能为超过三个以上的persona设计产品,这样容易产生需求冲突。
3、用户画像是处在不断修正中的
1、创建定性用户画像
4、百度百科:亲和图
5、如何做亲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