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找人给算了一卦,说我“格局”不错,呵呵,受到表扬还是很开心。晚上静下来思考,就想到“格局”这两个字,听起来这么熟悉的字眼,真正想用自己的理解把其定义下,却发现还真是要好好追问下。
百科上说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时间格子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做的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
我们经常说“格局观”,其实通俗一点就是就是事情收益的范围嘛,我的理解就是:
格局观=收益宽度+收益长度。
收益宽度,就是收益空间更大,收益长度,就是收益时效更久。
真正的格局观首先应该是,清楚自己的能力与差距,面对事物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出对自己收益空间更大,更持久的选择。
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碰到很多事情,感觉是个不错的机会,然后就开干了,如果你的格局小,很可能就想到我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能马上赚的就赶紧赚。这样到头来就会出现即使你不擅长的你也逼迫自己去投入,最终可能既费力有没有赚到太多,最多赚到的是辛苦钱,但更多的是打了水漂。
同样你的格局视野如果是更大,基于收益更大更持久的原则,就明白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一起构建长久持续产生的刚需价值很重要。主动寻找合适的人一起讨论,听他们的建议,甚至邀请一起加入,真正确保每个环节的人都在在做专业的事情,力出一孔,才会让价值最大化,更持久化。
其实还可以再举个更小的例子,就是沟通,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为了个人瞬间的面子忘记了长期的收益,忘记了更大的收益,即使别人说对了,碍于面子也是撕逼,不同意,这就是格局小的情况。
这个世界不缺机会,不要以为自己不赶紧做,别人会追上你,如果格局小,再努力,到头可能也是打水漂,真正获得好机会的前提一定是更大的收益格局。
这样看来,“执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字眼,有句话说,明知山有虎,便往虎山行,这不就是执着吗?明知道自己不行,但为了吞独食,不让别人获得, 也要自己扛下去。这其实就是小我,自私的体现。
要知道往往你在不专业的地方投入一个月的时间赶不上别人投入一天的效果,这都是坑。
从感性的自己,自私的自己跳出来,养成从收益格局角度观察:
面对任何事情,选择的依据就是收益最大化,基于强度和宽度的收益原则,清楚自己的差距,清楚更大的刚需空间,跟更多能力互补的人一起做更合适的事情,一起想办法做的空间更大,效率更高,价值更持久。
同样在成长过程中,也不应该只看眼前的收益,利益,裹足不前。更要看长远的收益增长,因此果敢做出符合自己格局观的正确选择。
我们常说心胸,就是大我还是小我的能力,小我就是人与人的比较,大我就是事与事的收益能力,小我看重的只是自己的瞬间个人收益得失,大我则是关注自己的长期能力成长,这样看来,之前思考的,你好我也好,你好我才好,的价值选择,更加豁然开朗。
每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