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如果工资刚好够请保姆带孩子,应该上班还是在家带孩子?”
百分之八十的人建议选择出去工作。
其中有一个妈妈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
来,我们来算笔账。
What?
小孩是一笔账能算清的?
给你一万笔账,也难得算清。
小孩这笔账,要想不亏,别生小孩啊。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一书里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诞生在我们身边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本能地提防他,本能的贪心让我们急于保护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那东西本身可能一文不值。自从孩子诞生那一刻起,成年人的心理就被这样的念头控制:小心这个孩子,别让他弄脏你的东西,或者别让他变成一个讨厌的小家伙,留神!提防着他一点!
虽然有点无情,仔细一想的确有道理啊。
婴儿时代开始,有人因为小孩的哭闹发明了哭声免疫法这个词。
避免他成为一个索要过度的家伙。
小孩大一点,便会开始计算,小孩从自己身上夺走的那部分,身形,睡眠,精力。产假到期了,带了半年,也够了吧。
反正小孩怎么着都会长大。
2 /
我能理解那些选择出去工作的女人,谁不想陪在自己孩子身边呢,不想带娃的女人。
大概是放不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更多的是不敢在家带娃。
首先,家庭主妇这个词就非常不友好’电视剧里各种因为常年在家带娃跟不上老公步伐,老公出轨的剧情。
公众号有太多的情感文,一边歌颂家庭主妇的不容易一边把“在家带小孩”和“不上进”划等号来宣传女人得有工作才有尊严。
百度搜索,家庭主妇这个词,随之出现的就是家庭主妇的心酸泪了。
网上有个很火的段子。
迪拜女人只花钱, 德国女人只工作, 日本女人只带孩子, 中国女人就是超人,女汉子。你得工作,创业(微商),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家,伺候老公,教育子女。
这大概就是大多数女人出去工作,老人在家带娃背后的真相。
这个时时刻刻都在进步的社会,要一个女人停下来,把自己陷入到一个冒险的境地,没有收入来源社会保障。
《成为母亲》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照顾孩子这份工作地位低下。它让人离群索居,感觉无聊,要求苛刻又没完没了,令人精疲力竭。它会侵蚀你的自尊,将你同成人世界割裂开来。
就我一年半的带小孩经验,一个人带小孩是真的很累。是那种吃饭上厕所都没有自由的累。那些琐碎的细节,带了几天小孩的妈妈还会想跟你多倾诉一点。那些常年带小孩的妈妈,只想抓紧时间享受这个清静。
3 /
很难给人建议,在家带娃,还是出去工作。这一答案也只能从切身实际出发,自己给出正解。
我选择带娃,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我的娃病了。
我变得格外珍惜有他的日子。
我需要承担一个作为母亲的责任,认真细心的亲自照料。
而这样的耐心只有母亲能够做到。
我每天都会他准备丰富的食物,晚上给他讲故事,读绘本,教他认识卡片,动物,水果,颜色,蔬菜。教他运动,踢球以及骑车。
我阅读很多的育儿书籍。
试图更加了解这个不带说明书不会表达不讲道理的小生物。
陪他度过了秩序敏感期,叛逆期。
所以整个一年半的过程中,我放弃了自己的公众价值,收获的是,一个我充分了解的乖宝宝。
他能自己乖乖吃饭。
他体贴礼貌。
他认识上百张卡片。
他有安全感能自己午睡。
他做错事情会比‘NO’的手势,表情内疚。
干家务活的时候,总会试图来帮忙,比如洗碗的时候把碗拿进去消毒柜。
以上所有的技能都不是天生的。
是我一点一滴教的。
最近几年也总会听到一种妈妈型言论“我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啊。”“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再是一个母亲。”
乍一看,还挺委屈的,尤其是带娃烦了或者家庭关系紧张的时候。
仔细一思考,这种语调,充满了成年人的自私,类似某种矛盾现场。
无论我们是何种身份,女儿,妻子,母亲,我们都是由自己“本身”经营着啊。
整个社会文化对“家庭主妇”“带小孩的人”的确不怎么友好。
放弃自己带小孩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甩甩手,以前的生活照旧。
带小孩,是世界上最累的职业,每日忙碌于不断的清扫,整理,24小时待命,满足于小孩没完没了的需求。
同时这份工作,也充满了风险,社会上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往前奔跑。
带小孩的人,需要真正的把自己的生活停下来,而真正感同身受其中不易的,不是孩子的爸爸,周边的亲人,是那些同样带小孩的妈妈。
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明白这种幸福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