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沉重的,因为方智璜老人——也就是我的太公,已于2017年6月22日早上八点半左右永远地离开他的家人,离开了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
太公与太奶奶一共生育了七兄妹,五个姐妹,一对兄弟。在我小学时,逢年过节时候七兄妹都会尽量聚在一起,我也爱分辨哪位奶奶是几奶奶,也爱扳着手指算我有几个姑姑这样的问题。大家聚集在一起时也非常地热闹,小小的乡下家里挤满了人。过年的那几天,男人们在一起打牌,女人们一起做饭聊天晒太阳。每家每户有了些什么事情,大家也都乐意为对方出谋划策,七嘴八舌地给些建议。
太公在我的印象中总是独自一人坐在一张破旧的沙发上。拄着拐杖,一边发出“哎呦哎呦”的声音,一边睁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动静。身体尚好时的太公说话嗓门很大,中气十足的。每次我去看望他时,他都会高兴地叫我一声“琳琳啊!”有时还会问问我的近况,大概也都是有没有放假啊,上学之类的。
太公出生于1921年4月28日。历史书上告诉我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根据四奶奶回忆,太公八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家中还有一个六岁的弟弟和四岁的妹妹。为了生存,他去给大户人家做长工看牛。牛被放在山坡上,人却趴在学校窗口听老师讲课。也只能靠着这样“偷听”,认识了几个字。能够活下来还能认识几个字想必在那个年代里已经算是幸运儿了吧。随着年龄渐长,太公的长辈为他订的娃娃亲生效。也就是这样,太奶奶在十七岁那年嫁入了太公家,那时,太公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
婚后的生活依旧十分地困苦,穷得揭不开锅是一句大实话。太奶奶在十七岁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在紧接着的二十余年内,断断续续共生养了七个孩子。四奶奶出生的那天正好是大年二十九。邻居听到这户人家中有小孩子的哭声便过来问候,只见三奶奶被破棉絮包裹着,冷得口中直吐泡泡。邻居赶紧将孩子抱给太奶奶,捂在她的胸口才得以幸存。又有一次,太奶奶在家中坐月子,太公背着柴火去镇海卖想换一些米来。结果卖完柴火,米铺已经收摊了。太公无颜面对嗷嗷待哺的一家子,便一个人呆呆地倚靠在门口的柱子上,等到太奶奶出来找人才发现。
刚开始太奶奶的外甥介绍太公去江苏常州的一家厂工作,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无法继续待在那边,便回到家中。因为曾患过肝炎,太公身体力气不足,在家耕地收成不佳。于是太奶奶的家人再次介绍他去上海学习开模具技术。这一离开,便是二十年的时间。一家人能再次见到太公的身影,也只是过年那几日。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太公去往四川内江支援国家重工业建设。直到五十余岁由大儿子顶替其工作才回到家中。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是太奶奶在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这又是另一个值得书写的故事了。
太公在上海学到了一手精湛的开模具技艺。他曾手工开了一套餐具模具,提供给上海的一家餐厅。太公不仅自己手艺过人,而且还带出了三位优秀的徒弟。到了五十余岁,太公退休回到家乡。他那一手开模具技艺依旧吃香,被返聘到北仑的一家工厂里做技术顾问,直到七十岁才正式歇业在家养老。
太公的大半辈子都在四川,对于自己的家庭顾及得不多。他一直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七十多岁的他,曾有一段时间痴迷于掏螺蛳;八十多岁的他,闲着无聊还要去池塘里钓甲鱼;九十多岁的他,还能自己去清理房子边上沟壑里的淤泥,跑到山上挖几株雷笋,砍柴烧大灶。
太公的身体一直很硬朗。顿顿正餐都能吃下两碗米饭,对鱼肉荤菜是真爱,香烟一天也能抽上几根,喝点小酒脸会变得红彤彤的。满头白发的他在我的记忆里就像是一个年画上的长寿星。他似乎很知道自己的寿命。九十五岁生日过寿那年,还对着他的外甥女婿伸出手指头说自己还有两年了。
九十五岁那年冬天,太公开始频繁地摔跤,身体从此开始一落千丈。2017年的除夕三十也是在医院度过。翻开太公为数不多的几页病历,上面密密麻麻都是“XX器官衰竭”的字样。
卧病在床的几个月里,太公开始关心起自己的子女和小辈们。太公最小的女儿睡眠不好,他就关切地告诉她,镇海的医院比不上宁波的医院。最小的外甥女还没有结婚,他知道自己是看不到外甥女成为新娘的那日,便要拿出礼金塞给她。孩子们每日轮流来照看他,到了傍晚时分便催促着大家早点回去,不需要他们陪夜。其中一个外甥女咳嗽一直不见好,他见到她了便说:“身体要紧,学校里(外甥女是老师)要是不给你请假,外公给你去说。这是国家规定。”他的心里也开始打算起自己的后事,对着前来探望他的小辈说自己的丧事不需要大操大办,简单一点就好。
他的心里一直对自己的生活人生有打算,也不会过多地埋怨现状。一直坚持着自己做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太奶奶爱干净,喜爱整理家什,常常嫌弃他不愿一起参与。他也从不与她争执,只是默默地走开。病重时还嘱咐小辈们以后也要多来看看老太婆。太公对身边人的爱护是默默地藏在心里,不轻易显露出来。
太公仙逝的日子,宁波还处在梅雨季。送他上山的那天,细雨蒙蒙,鞭炮响起,一群小辈身着白衣送太公上山。家族中最小孩子们勇敢地拿着幡领走在前面,第一次攀上可能是她们人生中最难爬的山坡,完成了她们太公的葬礼。就这样,太公入土为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