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亲在的时候,每年都临近春节,都要早早计划回家乡过年的行程。家乡的那个宁静的小乡村,像一个永远张开的怀抱,等着久别的游子回归。
父亲走后,将母亲接到身边,便再也没有在春节回过家乡了,只在每年的清明,带着些许凄凉的缅怀心情回乡扫墓,再也没有先前过年回乡的喜悦与欢快了。
许是受心情影响,清明回乡,总觉得原来宁静安然的村子变得残破和沉寂,再也没有儿时的那种活力与生机了。
二
儿时的乡村,晨起有鸡鸣,夜暮有犬吠,日出炊烟渺渺,日落物影斜长。日间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不时传来相互的吆喝和玩笑的话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四季不断的更替中,昏黄的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孩子们在追逐打闹中慢慢长大,然后顺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路,走出了小乡村,奔向远方。
如今的乡村,曾经的田地长满荒草,零星的庄稼在荒草中倔强又孤独,无人居住的房屋经不住风雨的侵蚀,像一个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苍翠的山色里,慢慢的衰败、倒塌,却又显安然,只是这安然的神态让村子显得更加消寂。
三
清明回乡,迎面的一张张笑脸,爬满被太阳和岁月洗礼过的皱纹,散发着黝黑的神采,绽放其间的偶然惊喜,依然挡不住苍老的痕迹。这些早已步履蹒跚的留守老人,却是这里最顽强的生命,给予着这个偏僻的小乡村最后一息生机。
已经有好多年不知道这里过年时的模样了,是热闹?是寂静?还是无尽的期盼?
而清明时节是热闹的,各色的小轿车一辆一辆的进村,慰扶着那一双双期盼又浑浊的眼睛。虽然他们的目的是村后的坟山。
坟山重重又叠叠,重重叠叠的挂满白色的旗帜,纸钱纷飞,烟雾缭绕,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总让人不自觉的坠入飘渺的境地里,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儿时,人都在这里,只是一些躺在了地里,一些变得直不起腰,一些长高了变成了陌生的模样。彼此熟悉又客套,那么遥远的亲近着,再也感觉不到那份真实。
傍晚的乡村,恢复了沉静的模样。一辆辆的小车载着希望而去,留下稀疏的点点灯光,在夜色里犹自坚持着发出微弱的光芒,月色下一条微白的路,蜿蜒盘曲着,伸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