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把【沟通的艺术】这个主题当成一个系列来写,今天主要聊聊为什么我会写这个系列,以及在沟通方面我的困惑和思考。
之所以要好好写一下沟通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最近收到身边很多同事对我的反馈,这些反馈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我说话很“刚”,很多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说出的话被我说了出来。
这些评价虽然都指向同一点,但是又体现出评价者不同的态度,有一些单纯是感叹和震惊,内心OS大概是“震惊!她竟然敢跟领导这么说话!太二了”;另外一些人觉得很无语,“她怎么能这么说话,不懂规矩(白眼)”,当然这些人不会跑来告诉我他们的感受;还有一些人觉得我说话很给力,有一些没说出口的话没怼的人憋在心里很难受,听我说出来感觉很泄愤很爽,他们会事后当面称赞我说得很好,就应该怼回去。
以上具体的场景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总之,这些反馈让我开始反思,是否自己讲话太欠缺考虑,从而给人留下情商低的印象甚至得罪人而不知,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的开展。同时,又觉得困惑,一方面领导告诉我们要“敢讲话、讲真话、简单一些”,另一方面又要求员工掌握沟通技巧,这两者是否矛盾?我到底该怎么做?
惭愧的是,这是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真正关注这个问题,回想起来,从小我就被家里的长辈们评价为“心大”,因为神经大条心态平稳又傻傻的度过了青春期,大学时还荣获过“毒舌”的称号,这么多年不知道无意间伤了多少人的心。究其原因,作为独生子女和同辈最小的孩子,恃宠而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方面;同样心大的母亲和刚正不阿的父亲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因素。
带着困惑、羞愧和迫切想要提升自己沟通能力的心情,我开始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比如奇葩说天团集体创作的《好好说话》系列。
在这本书的最开始,老奇葩们回答了我的第一个困惑,为什么要好好说话。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看起来不鼓励大家巧言令色,其实巧言令色和刚毅木讷只是说话的两种方式,大智若愚,如果说话能让人舒服地接受,才是真正有智慧。
卸下了传统文化的包袱,现代社会为什么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好好说话》列举了现代社会的四个特点来证明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 人们更多从言论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
- 大多数人的工作内容越来越趋同,说话让你与众不同
- 信息时代大多数人语言匮乏
- 网络扩大说话的收益和风险
这里面没有强调语言是一种多么有力的工具,而是从客观现状出发,告诉我们为什么说话能力重要。
查理的逆向思维方式是,如果你知道怎么做是错的,那么尽量避免这些做法。如果我继续像之前一样,说话不经过大脑,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会给所有人留下情商低、愚蠢的印象,我将不会获得领导的信任而获得有挑战的工作机会,我会逐渐失去真心爱我的朋友,我会让家人失望。如果我看到了这样惨兮兮的未来,我一定要从现在做出改变。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要写【沟通的艺术】这个系列,从我最近接受的培训《商务沟通》开始。
最后还要说,之前被我气到或者伤到的朋友们,真的很抱歉。心思细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我以后会多多注意,请大家监督我,我在努力变成你们的贴心小可爱~
365天,每天坚持写作之16/365,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今天的文章是午休时间偷摸写的,明天开始更新时间恢复到早上九点左右,包括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