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刘全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教育是国之大计的重中之重。国家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是育人问题。教育的大计,以教师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刘全认为,双减政策的落地不只是为了降低家庭的教育成本,也是为了治理课外培训行业乱象。当前课外培训行业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培训机构误人子弟。由于市场需求,家长信任和资本加持,造成课外培训行业风生水起。义务教育突出的问题,仍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短视化和功利化教育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叫停课外培训班,学生家长也不一定愿意。
刘全认为,现实中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矛盾,成绩仍然是检验学生能力和升学的唯一标准。应试教育的短期性、功利性和有效性仍然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素质教育需要在招生考试、政府选人用人和社会人才评定等机制不断完善,来支撑素质教育落地实施。否则,素质教育只是空洞的口号。教育行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学习方式、教育内容、升学标准、社会认定人才标准等需要长期探索完善。无论素质教育或是应试教育,归根结底是升学和就业压力所致。
刘全认为,时下学生作业多,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体质普遍下降等问题严重。以往倡导的素质教育并没有给学生在高考、升学等带来多少优势,所以助力应试教育的课外培训行业才能不断壮大。全面查处不符合资质、借机敛财、虚假宣传、和学校勾结牟利的课外培训机构,决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牟利产业。将课外培训重心放在学生兴趣培养上,为学生提供差异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才是正道。依法规范课外培训行业有序发展,必须要立法先行,建立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社会更多地把教育当成了一种升学手段、赚钱手段等功利化教育仍比较普遍。
本文所述内容及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市场交易或投资建议。本文是刘全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作者:刘全
时间:2021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