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盈利之日便是香菇工厂化实现之时!

   香菇工厂化之所以长期不能得到突破,关键原因在于盈利能力低下。上世纪90年代,就有很多人、单位和企业尝试走半工厂化的规模种植,几乎无一不折戟而归。就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意识,种植香菇就是一家一户的事,谁搞工厂化、规模化谁赔钱。

    那时由于在制棒阶段还没有现在的机械,制棒成为劳动最密集、强度最大的环节,推动制棒环节的工厂化、规模化,还没有条件,所以尝试工厂化和规模化的路径,和现在完全相反,都选择从出菇管理入手。人们都把出菇当做最容易实现工厂化管理和上规模的节点,通常做法是,由某个单位、企业和个人出资,政府供地,建立连片香菇大棚,称之为香菇出菇示范基地。菌棒则是从千家万户中购买过来的,由于每家的菌棒都不同,管理的分门别类,结果可想而知,多数赔的要卖裤子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工厂化探索恰好是选择了最不该选择的突破点,不成功是自然,不赔钱才怪,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今天不在这里展开叙说。而当前的工厂化和规模化,是从制棒环节进行突破,则是选对了方向,一是具备设施基础,二是在香菇管理上也最好实现工厂化。由于条件具备和选点科学,当前的香菇制棒工厂多数都是能够赚钱的。至于出菇工厂化管理,现在的制约因素还没有完全解决,即便有解决方案,但由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想正常盈利还是比较困难的。未来真正的香菇工厂化,是香菇生产的全程工厂化,是能够实现规模盈利的工厂化,到那时个体盈利将变得困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