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思考,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对矛盾冲突,如何面对失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应该犯错,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不会出错的完美无暇的人。但事实上,人生在世,怎么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呢?
最近,我看了一些关于交通事故的视频,心里不禁想: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自己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但后来我发现,路况其实非常复杂。即使自己遵守了交通规则,也不能保证别人会遵守;甚至在所有人都遵守规则的情况下,仍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发生事故。这个时候,就需要判定责任。当发现自己需要为事故负一定责任时,我注意到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难以接受,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更好地应对。
是啊,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在教导我们不要犯错,而不是教我们如何应对错误。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会错?”或者“你又错了很多不该错的题。”这些话传递的信息是:你不能出错,你要尽量少犯错。然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错误,包括应对错误的方法和心态。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应对错误时,就会极力避免犯错。因为一旦出错,我们可能会变得手足无措,甚至陷入自责、质疑和攻击自己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我会想到要如何面对错误呢?因为我发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越是努力避免错误,就越容易走下坡路。为了避免犯错,我在工作中不敢创新,也不敢与陌生人交流,总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然而,世界在变化,周围的事物和人也在变化。如果我们不去接触新的事物和人,就只能活在过去。虽然这样可能不会犯错,但实际上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这就像“温水煮青蛙”。虽然科学证明温水无法真正煮死青蛙,但在生活中,这种情景却真实存在:我们蜷缩在舒适圈中,随着外界的变化,舒适圈逐渐缩小,最终让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我明白了,重点不是让自己不犯错,而是要学会面对错误。很多小错误其实没有必要被放大。比如,当我们经过一个大门时,如果你往右走,对方往左走,结果两人都堵住了路。这种情况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一笑而过即可。但有些人却会很在意,觉得自己好像故意挡了别人的路。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因此,不是说不犯错就能一直正确下去。当我们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犯任何错误时,实际上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刻意去犯错,而是要不怕犯错。犯错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避免错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手段需要仔细思考。
只有在台下多犯错,才能在台上无误地表演。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来自哪里?来自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纠正。如果连错都不敢犯,又谈何纠正呢?
今天,我和一位用户沟通时,一直担心自己会说错话,导致沟通失误,无法达成目标。但后来我想明白了,虽然最终目标没有达成,但这并不是我的沟通问题,而是因为现实情况使然。对方因为一些原因暂时无法达成我们的共同目标,这其实很正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错误,也可以看作一个小挫折。那么,面对它该怎么办?不是不断自责或质疑自己,而是接受它的存在,甚至不把它当作错误,而是一次挫折。然后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问题。过去的事情翻篇即可,不必纠结。
当我开始这样思考时,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犯错,甚至更愿意去尝试犯错。而当我不再指责和攻击自己时,我变得更加勇敢。我想,当我能够勇敢地尝试、勇敢地试错时,我一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