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长眼里的成绩、排名波动
近期以来,关于高考的各种帖子、信息、“鸡汤”扑面而来,应接不暇,有关于自招的、有关于新高考的、有关于各高校历年录取的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信息不可谓不重要,家长们恨不得将脑子全部塞满还嫌不够,但所有这些信息,归因溯源,还是需要回归到孩子的文化成绩这一根本上,这也是家长们真正的“痛点”所在。但进入高三,孩子们的成绩、排名波动又是“家常便饭”,没有体验"过山车“的滋味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最近,刘启辉老师连续撰文分析浙江高考改革不合理赋分制所带来的风波,顺带为家长们普及了一些考试的常识问题。他是研究考试的,这两年接触和辅导了不少高考生,也深知家长们的焦虑和“痛点”。他在文中详细阐述了平时考试(测试)的目的、作用以及对考试效果的评估。从专家的角度,每次考试(测试)均赋有不同的用途,孩子也好、家长也好,需要从每次考试(测试)中获得不同的经验教训和总结,在后续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解决上次考试(测试)所暴露出的问题,从而最终在高考的“决战中”获得“决定性的胜利”。理是这个理,但作为普通家长的一员,其实真正理解考试内涵的不多,或者说理智上明白,但情感上免不了“脱俗”,尤其在高三的孩子成绩、排名经常波动、坐“过山车”时,这或许也是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的原因。
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过山车”有时坐得那叫一个“爽”,原来的规律是“期中谷底、期末反弹”,现在高三考试多了,“小考谷底、大考反弹”。尤其记得当年初三时5月份的二模考试,由于学校组织的比较匆忙,临到家长会了二模成绩还没有公布。刚到班级座位上,当时在班级帮忙组织家长会的儿子凑过来,趴在我耳边小声说“二模成绩级部70多名”,我立时觉得后背的冷汗瞬间涌出,第一反应就是“二中的目标可能要凉”,这就是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绩波动的直接反应。当然,事后证明这些反应是多余的,但对于孩子坐“过山车”,确实需要家长们强大的心理。所以,有时需要来点“鸡汤”抚慰下“容易受伤”的家长们。
前两天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是王金战老师曾经带过一个复读班,其中有个女孩慕名来请教,说她差2分考上清华,但她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高考前的几次模考均是班级第4名,而最终她们班考入清华北大的有10几人,有些平时成绩也不如她,但唯独她落榜了。王金战老师说,你坏就坏在几次模考都发挥得很好,如果有一次没考好,你肯定就能考进清华。因为每次都考第4名,没有真正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你也认为自己就这样了 ,没有问题了,其实问题是在高考的时候出现了,你已经没有时间去纠错了。
看完这篇文章,我就在想:家长们肯定希望孩子每次考试均能稳定发挥,最好是有一个逐步向上的趋势,这样会皆大欢喜。但通过上述案例,过于稳定发挥,又要担心有问题没有暴露,存在隐忧;孩子要坐“过山车”,又考验家长和孩子心理足够的强大,这个“度”不好把握。
高三的家长,就是这么“纠结”,没有什么好办法,“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吧”,只要与孩子一起努力过,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管是“广种薄收”还是“少种多收”,就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