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任何时代,还是少数人的团体之间,社会一直都是一个金字塔体系。从上到下,随着人数的增加,智慧和财富不断地减少,二八理论适合任何人类社会的各个阶层。二八原理为什么会存在呢?你是否有过认真的思考,你是否想过白己该如何通往顶层。
越是通向底层之人,他们的人数越多,其智慧也就倾向于无知,(乌合之众)详细研究了大众盲从和冲动不理智的原因和根本。越是通向顶层之人,他们人数越少,也就倾向于有知,并且财富丰厚,工作清闲,可以享受到一切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
无知总是受控于有知,有知者总是永远统治者无知者。所以古中国历史上王朝,不断采用愚民的办法,来稳固统治。人们最大的弱点就是,经常拘泥于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德,是不是符合真理,却忽视对事实的审查,从不研究背后的逻辑,利害关系和行为动机,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懒于思考,要建立自己的原则,去认知你所看到的一切。
知世而后存焉。了解社会后才能生存。在这个社会生存,认识不到社会存在的本质,是非常可怕,人性趋利避害,终究世态炎凉,人性多诈,善良的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有多少成就。
历史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民族英雄岳飞了,一生精忠报国,却遭遇陷害,并且是莫须有的罪名。同时还有同样厉害的名将韩世忠,却能安然终老,并未遭到陷害,这其中的差别在于对社会,对人性,对权利能不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对于古中国来说,历史上所有的为民请命,顺应民心,不过是为了个人至高无上的利益和统治,“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就是皇权的本质。权利面前无亲情,岳飞北伐口号,叫做“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迎回当朝皇帝宋高宗的父亲宋徽宗,以及皇上的哥哥宋钦宗。这个口号献身朝廷,直接引起皇上的强烈不满,这是在对抗皇权,十二道金牌都无法召回岳飞,这是难以控制的形象,个人又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污点,有能力,得民心,有军权,还有死忠的岳家军,完全具备造反的实力,为了权利安全,不除掉你睡不安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韩世忠就聪明多了,也不搞什么韩家军,皇上说咋样就咋样,还强买百姓房产和地皮,这样让皇上放心了,安然终老。
识人而后幸焉。能鉴别他人的优劣之后才有幸运。识得人性,知道别人的能力,知道别人的缺点,就能做到用人有道,自己进退自如,不会把自己放置在危险的地方。
唐朝唐肃宗时期,肃宗的亲信李泌,战乱收复西安后(唐朝的首都),皇帝留李泌一块喝酒,同榻而眠,李泌深受宠信,可李泌已经感觉到了危机。李泌看到张良娣受宠,宦官李辅国的权利越来越大,还有联合中书令崔圆一起向皇上进谗言陷害自己。知道皇帝爱亲近小人,为了明哲保身,直接请求退休。退休之前力保太子,后来太子受到皇帝保护,那些小人终究没陷害了太子,太子登上帝位,感恩于李泌,之后重用李泌,李泌就东山在起并且深受皇帝信任。李泌的成功得益于对肃宗和太子的认知,也知道自己斗不过小人,为日后东山在起,奠定了基础。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人们对他人的警告,表现为怨恨。如果别人对你表现怨恨的样子,那么及早消除,要么就会有大患。
如果没有江充西汉王朝也许不那么惨,江充对太子的怨恨,最后害死了太子刘据,太子对江充的怨恨,也害死了江充自己,最后让汉武帝灭了自己全家。如果早早想办法解除点怨恨或者隐藏怨恨,事情也许不会糟糕。事情的起因,江充为了博得汉武帝恩宠,一次江充跟汉武帝去甘泉宫,在前面开道,正碰上刘据派往宫中的使者坐车在弛道上奔驰。江充看到太子的手下在天子专用的弛道上,二话没说就令人将车马扣留,并将太子的使者逮捕,准备交付审判。太子请求江充放自己一马,江充置之不理。太子刘据见到江充如此胡作非为,常常站出来为被陷害者说话,有时候还指着江充的鼻子大骂其是奸佞。这样俩人的怨恨越来越深,江充搞木头人诬蛊之祸,搞上了太子,太子被逼反杀了江充,最后太子被皇帝杀了。有怨恨尽早消除,不然危险就会降临。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害怕惩罚的人,就不要劝诫他,语言上劝诫他,是没有用的。对于那些特别自我,又顽固的人,语言上的劝诫,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强行劝说反倒给自己树立敌人。
南北朝陈宣帝时期,陈宣帝一心认为河南很容易平定。这时就没必要劝说,皇帝已经有了自己决策,可是不倒霉的蔡景历规劝陈宣帝说:军队士兵疲惫不堪,将军们骄傲自大,这时候不适合北伐,要不然就会失败的。陈宣帝听了非常生气,认为是破坏大家的斗志,把蔡景给贬到外地去了,还没等到他还没有出发,有人告他贪污,名声很坏,于是陈宣帝顺势就免去了蔡景官职,取消了爵号和封地。对于固执的人,不要劝说他,不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生活这样的人多的很,总喜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仅会惹人厌,还会遭到别人打击,劝说别人,也要看关系,关系再好,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你又不是他心里的蛔虫,难免会生关系裂痕。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势力强大的自然就有威势,势力弱的人就自己感到羞愧。一个生活富足的人,走哪里都前呼后拥,一个贫穷的人,走哪里都畏首畏尾,走到哪里都会感到自惭形秽。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就是真实的写照,一方面君临天下,一方面,当和尚过乞讨的日子,这俩种情况在朱元璋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据说有俩个儿时的玩伴去找朱元璋求取富贵,一个封侯,一个被杀,完全是说话方式不同,引发了朱元璋心中的痛,封侯的深情款款地怀旧说:“想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时,打破罐头城,放走汤元帅,活捉豆将军。红孩子挡道,多亏了菜将军。被杀的是这样说的,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俩人说话内容一样子的,今非昔比明太祖朱元璋的地位不一样了,自惭形秽的日子让他不堪回首。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变乱是难以测度的,小事上谨慎才能确保平安。小心谨慎才能免除过错祸患,韩非子也说,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这说明谨慎的重要性。
春秋时候晋国,晋国当时执政的是智氏,在智伯执政时期,智伯当时想吞并赵襄子的地盘,一个又吞不下,就联合韩氏,魏氏,率领三国的军队去攻打赵襄子,在晋阳城围攻三个月,挖掘开了晋水,晋阳快要被攻破的时候,智伯谋士对智伯说,快要城破,都看不出来韩氏,魏氏高兴,你要小心他们俩,智伯不听。赵襄子打算投降了,用占卦看投降谁,于是派遣张孟去谈,张孟和韩氏,魏氏结了盟,用三国的军队,打击智伯军队。灭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恢复了赵襄子的地盘。魏氏,韩氏,害怕下一步就轮到他们,而智伯不谨慎灭亡了自己。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意图可以曲解,说假话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中国人最擅长这一招,来打击政敌了,所有人们常说沉默是金,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清朝很有名的文字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案,就是刻意曲解造成牵连几百人的大案,作者徐骏一家被满门抄斩,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于是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世道如此险恶,活着就不能糊涂的活着,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勤于思考,小心谨慎,才能不使自己犯下过错,给自己或者给别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小心谨慎,成功才会一步步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