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提到诗经,我只知道风雅颂与其相关,而不知却还有另外三个与其相照,就是赋比兴,统称为诗经的六义。
常常提起,也知道有风雅颂,却不知是什么意思,直到今天才有所了解。风雅颂其实指的就是乐。风,通常指国风,泛指当时周边诸侯国的民谣乐,也就是地方音乐;雅是指畿乐,畿也称京畿,是都城地区的乐曲,也称为正乐,雅还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类似于后世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接近国风,可能是没有被各个诸侯国改变的畿乐;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包括赞美神灵,为祖先歌功颂德等,产生于王畿地区。
可见当时对于乐曲的理解也已经渐渐开始深入起来,对其有了分类,而且各具特色,对于情怀与感情的表达也能很细致的体现出来,也是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活状态的表达与抒发。
虽然知道风雅颂的含义了,但是却不知它们在诗经中的作用是什么,是情感的综述吗?还是诗经表达内容的一方面?我想也许二者相结合更加符合吧!本身乐曲就是人们生活和情感表达的写照,而诗经中正是包含了很多内容,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
另外三个赋比兴,它们三个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排比,运用了类似于现在的排比手法,就是把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相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它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可以很细腻地表达景物与情感,可以渲染气氛,让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刻。在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的采用,我想吟诗作赋最早就是从这里来的吧!比是类比,这个写作手法也是相当普遍的,以彼物比此物,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让情感更清晰,也能让所表达的事物更加具有生动性,可以让读者浮想联翩。类比与比喻是不一样的,类比是把两个同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而比喻则是把自己所描述的事物比喻为别物来表达,所以二者之间是不同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有些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意味,更加切合的应该是抛砖引玉,兴有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与兴起兴结两种形式,篇头起兴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在开篇的时候把所要说的事物引出来;另一种兴起兴结,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或结尾者,都谓之兴起兴结,在古代,兴起手法运用较多,而兴结运用较少,兴起兴结综合于一首的更少,杜甫的《新婚别》是一个很好有关兴起兴结相结合的例子。
国粹经典,妙不可言,多了解中国相关文化知识,是丰富自己学识的很好的方式与方法,汇集中华文化,传承世代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