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咨询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是努力找一份我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努力喜欢上我现在做的工作?
孩子还小,我到底是在家照顾孩子呢,还是出去挣钱?
我觉得找到方向很重要,方向不对,做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劲,找到正确的方向我再努力,这样的人生就很高效,你快告诉我个正确的方向吧
------------ "
这些问题背后的心智模式就是很多人都会存在的“单点思维”-非黑即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很早就告诉我们,黑色和白色之间还存在灰色,我们为人处世并不是非圆即方,我们还有中庸之道-外圆内方。
碰到类似的问题,我通常会采用教练问题中的度量型提问能很好的帮助来访者解决这些个“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问题。
评估一份职业的好坏,我们通常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能干 爱干 值得干,分别和生涯中通过情绪判断职业状态的工具-三叶草模型是对应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给当下这份工作从这三个维度打个分,在“爱干”这个维度上你会打几分,10分是非常喜欢,1分是很讨厌。对于一份工作如果只是“单点考虑”,就会把自己限制住了,而把点变成线之后,就增加了选择的维度,延展了改变的可能性。其次是对于“能干”“值得干”分别进行打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当一份职业即便现在不喜欢,但只要你有能力完成,给你带来你需要的价值,大部分人还是会接受的。当然,对于打分很低的情况下“三叶草”模型也会告诉我们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以“点变线 ”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该怎么考虑呢?
一样的,在家照顾孩子就意味着100%不能工作么,出去工作就意味着100%不能照顾孩子么?两点之间画一条线,你会给自己当下定位在哪里,你的期待又在哪里,这个差距是不是可以做些弥补/提升。
今天给大家推荐了一个很好用的教练型思维模型,希望大家留言来分享下“点变线”的思维方式如何破第三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