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刚过去,各大高校又迎来了开学季,而再过4个月,数百万名2017届大学毕业生们在圆满完成学业后,将步入职场,登上追寻职业理想的新舞台,为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而努力奋斗。
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在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当中,有一部分人能够迅速觅得适合的工作,并且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实现职业梦想。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求职、工作等环节中撞得“头破血流”, 迷失于追寻职业理想的道路当中。
究其根源,缺乏对职业理想的规划以及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职场生涯的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玩转职场,实现个人职业梦想,以下两点值得大学生们借鉴思考!
明确好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理想是成功的基础
有这样一项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75%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做好职业理想的规划。很多人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是在外界压力的驱使下,本能地随着潮流向前走,没有意识到,上中学、大学,其实都是在为未来进入职场作准备和铺垫,总有一天,自己要离开学校,成为职业人。这就是所谓的目标缺失症。缺失目标的人生,就像是缺失舵盘的航船,很容易随波漂流。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好学上进,善于思考,11岁时在家乡看到端午节龙舟比赛中桥塌人亡的悲惨情景,暗下决心:长大一定学造桥。从此,他处处留心桥,观察桥,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在五年里,他记录了二百本笔记,约900万字,摞在一起,足有一人多高。1937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中国桥梁建筑史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茅以升的名字和我国许多新建大桥一起,永远留在祖国大江南北。他实现了个人的职业理想,也实现了为人民造福的宏愿。
哈佛大学曾经作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研究。该研究选择了一些智力、学历、环境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表明,27%的人对于未来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3%的人则有着很清晰的长期目标。25年后,那些有清晰的长远目标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当中不乏成功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那些有清晰的短期目标的人,多数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些有较模糊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那些完全无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穷困潦倒。
由此可见,树立好个人的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以后的工作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标引领未来,目标激发潜力。人要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取得多大的成就,常常取决于人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这正如一艘航船要确定自己的航向一样。所以,不论你是大一新生还是即将毕业,都不妨问一问,“我毕业后的第一步应当怎么走?”“5年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10年后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职业素养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关键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在这当中,已不仅仅是专业这个单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更多是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有关。
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专业包含其中,应该讲是占据第一位置。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更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
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我们已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再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有这样一个案例。北京铁路局北京西工务段团委书记梁卫团,2009年从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并进入北京铁路局工作。在参加完岗前培训后,他主动请求单位把自己分到最艰苦的珠窝线路车间工作。那里位于荒无人烟、一眼看不穿的大山深处,设备基础条件差,上下班要徒步走很远的山路,工作可以用“苦、累、差”来概括。在大山深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铁路线上对伤损磨耗严重的钢轨、枕木进行维修更换。在山区,铁路养路机械笨重不能发挥作用,更多的是靠人拉肩扛完成20多种作业项目。肩膀、手磨出血了,缠上毛巾减轻疼痛。每天带着一身的油味和汗味下班,吃饭时“饭香”混着机油味、柴油味“风味”独特。记得2009年深秋夜晚一场大雨,路基塌方不能通行,线路扭曲难以调整,梁卫团接到通知后扛起抢修工具第一个冲到故障地点展开救援,大雨中他和同事们用身体拽拉每根重320公斤的轨枕和长25m重1500公斤钢轨,刨挖道床石碴展开救援抢险,20分钟后故障消除了。那一刻,他的衣服里里外外湿透了,已经分不清汗水和雨水了,鞋里面全都是水,走起路来扑哧扑哧往外溅。作业完毕,还需要在现场值守,直到大雨停了,列车全面恢复设计速度运行才能结束“战斗”。面对艰苦环境和复杂设备,一直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那就是“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信念。他认为,遇到再大的困难,坚持下来,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就这样,他逐渐适应了工务现场艰苦的生活条件和高强度的工作,开始慢慢进入角色,并且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梁卫团从铁路生产一线又来到了管理岗位,成为了站段青年带头人。从熟悉的生产岗位转岗从事政工工作,对他来说是个新的挑战,但他没有丝毫的胆怯。梁卫团结合段安全生产和团员青年队伍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了保安全岗位立功竞赛、青年岗位提素等系列活动,大力提高了青年技能素质,建立了段大学生特色档案等创新性工作。他撰写的《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基层青年工作》的调研报告荣获北京铁路局团委工作调研成果三等奖。梁卫团认为,在大学学习期间经过了职场素养的储备,使得自己具备了较强的沟通、学习和组织管理能力,为自己的职业梦想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梁卫团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单位上下的一致赞赏,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团干部。
正如乌尔曼的散文名篇《年轻》中所说的,“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在这里,小编也衷心祝愿青年大学生们,从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就做好自己的职业理想规划,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提升,为将来毕业进入职场,追寻自己的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出自己钟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