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教育不要找借口》感慨颇深。是呀,为人师的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碰到自己不想干的事总喜欢找借口推脱。
过去遇到公开课、外出学习总喜欢推三阻四,以“我很忙,恐怕上不好,孩子每人管”等堂而皇之的借口拒绝,总能找到不去的理由,要知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勇气,失去勇气也就失去了一切。其实细细想来,这真的是给我们一次锻炼的最好机会,我们应该懂得好好把握,同时,通过努力付之于行动,即使做得不好,也不要后悔,起码我们有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正是有了锻炼才会更快的成长。想起儿子去年幼儿园让讲故事,我再三鼓动,还承诺他只要参加讲故事就给他买喜欢的图书作为奖励,儿子才有勇气讲故事,并且得了第三名,老师还奖励一本故事书。今年他们学校又要举行讲故事比赛,我想还是算了吧!去年不想参加,今年就不鼓动他了,可是今年他主动要求参加,我就问:“那你想讲啥故事呢?老师让报呢?”我想讲“小蝌蚪找妈妈,你给我做个头饰吧!”可我拙笨的不会咋办,只能请家长帮忙。我讲完故事你给我买个奥特曼行吗?
拿回家后,小家伙说“妈妈,我讲的是一群小蝌蚪,不是一只,你在做几只呗!”试着做了一只。可晚上3点多他又发烧,喝了退烧药,早上我说给你请个假别上学了,一会再去看医生。可儿子却说妈妈难道你忘了吗?星期一要讲故事比赛呢?要不就不能讲故事了。我要上学,没办法只能让他吃了药再送去。没想到小家伙带着自己喜欢的头饰,讲的有声有色,自己还配上了动作。接到他是时,小家伙跑过来说“妈妈,我得了第一名,老师发给我两个新作业本和三只铅笔。你给我买奥德曼玩具吗?”看来这次不买是不行了,讲故事前答应他,得了第一名买奥德曼、第二名买一个其它玩具、第三名只买一个吃的,既然得了第一名,我只能实行我的诺言了。拿到玩具的他到家后马上给奶奶炫耀,自己讲故事得了第一名。我想也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付出了汗水,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尽力而为了,就无愧于自己了。
由教师找借口,我想到了学生,学生也总是在不断地找借口为自己掩饰。某次作业没做,当老师检查到他时,他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回答你:“忘在家里了。”一次,两次,我总是带着信任的眼光原谅他,然后单独找之谈话,一番循循善诱、语重心长,颇有见效,学生不住地点头,而且是泪眼汪汪,此时,教师的心里多高兴啊,满以为教育成功了,可下一回,检查到他时,“涛声依旧,依旧是忘在家里了”。或是有的孩子老和别人打架,每次都有理由,我不是故意碰到他,他骂我我才打他,要么就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不管怎样总会找千般为自己开拓的理由,久而久之学生把找这样的借口习以为常,我常反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也许与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言行、环境的熏陶、学生本身的道德素养等密不可分吧。教育允许反复,我们教师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感染着学生,启发着学生,教育着学生。
一个人如果总是在借口中蒙混过关,那么他将无所作为。一个人养成了无借口的工作态度,那么无论做什么都将获得成功。老师们,孩子们,让我们收起“借口”,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相信自己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