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是开始阅读西方政治学著作的第二周,在前一周看过柏拉图写作的有关其师的谈话录的《理想国》之后,开始阅读的新征程便是号称古希腊三杰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这本著作同样也是政治学的必读书目,它是开创政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也是政治学学生学习的开端之一。一周的阅读,浅尝初识,尽管阅读的是中译文但还是有些跟不上西方作者的思路,整体说实话没有太过清晰的脉络,但是通读一遍也未尝不是没有收获。
首先,在阅读本书前,照旧查找了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此书的背景,以便更好的对本书有个整体的把握。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其次,关于本书的内容。《政治学》共有八卷。第一卷和第二卷从家庭、国家的形成和前人关于理想城邦的论述入手,形成一个思想“爬高”的缓坡。第三卷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作为政治基础的公民的自然本性,从而确立其政治哲学的基础,到达第一个思想顶点。随后,论述具体政体的第四至第六卷成为第一个思想顶点之后的“高原区”。第七卷一开始即进入第二个思想顶点,论述作为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问题即个人幸福,并将其与理想城邦即城邦幸福紧紧关联在一起。第七卷后半部分至第八卷则是第二个思想顶点之后的又一个“高原区”,探讨实现个人和城邦共同目的的途径,也即公民灵魂教育和政治德性的培养问题。
《政治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成体系的政治理论著作,它探讨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和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些重要的政治理论问题。所谓政治学Politics,源自希腊文,是指希腊当时的城邦国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社会是从简单向复杂、不完善向完善发展的。人类最初由两性的结合成为家庭,若干家庭组合成村社,然后再发展成为城邦。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而非单个独立的,因此,人是社会的动物。他认为,只要成为一个社会,就一定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别。人类所以高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性,能够分辨善恶与正义。就个人而言,就是灵魂统治肉体,理性统治情欲。就社会组织而言,有理性的、懂治国之道的人担任统治者,缺乏理性只会体力劳动的人是被统治的。理性是衡量的标准。
通过阅读此书,不难发现纵使在现今的社会实践中会有很多出入甚至桎梏的地方,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无非是一种国家的最高指引和突破。在城邦国家之中以公民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虽然在这个公民群体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去寻求理想城邦的构建。“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也使得亚突破其师柏拉图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苏格拉底的治国思想,从一个更为客观的法治层面入手,有辅之以哲学层面上的幸福去教化公民灵魂及德行培养更是令人不禁沉浸于其构建的庞大理论体系中。
本书的阅读使得自身有些许改变,在当今这个有着言论自由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在凭着自身利益,看着片面时事发着一家之言,很少有人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治理需要掌控着怎样的一种宏观局面。所以,对待治理国家的上层建筑,我们在实际经历中可以发言同时也是需要发言,但不应过于偏激的在乎细枝末节。作为一名学习政治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要看到国家所编织的宏大理论体系,使自身切实的溶于其中才可以更好的为整个社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