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结婚?
我们离婚。
为啥?
说不着。仨月说了一句话:离婚。
结婚证?
早撕了......
我们结婚。
为啥?
说得着。话还没说,就知道对方心里想的是啥。
这是电影开始头三分钟民政局里的对白。
刘震云的小说被女儿刘雨霖拍成了电影,相信父亲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女儿创作初衷,但是女儿毕竟不是原创作者,再加上电影效果的需要,做了大量的改编,将原著中杨百顺与牛爱国的经历融合到了一个人身上,并且反复强调了说得着与说不着,有点过。还是原著中含蓄的表达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这样旗帜鲜明的把观点抛出来,让观影者失去了自我思考的空间,为扣分点。
但是电影中25分钟左右,牛爱国为了挽回妻子的心,精心准备了妻子爱吃的松鼠鳜鱼,并把女儿送到姐姐家,想和妻子来一次深谈。这段拍的十分经典,代表了目前大多没话说的夫妻之间真实场景,值得细细琢磨,此为加分点。
好久没聊天了,今天得好好聊聊。
聊。
我想聊点展望,不知你同意不同意。
展望。
等我把钱攒够了,准备把鞋铺扩大。既修鞋也卖鞋。做成个门面。
好。
等再赚了钱,咱再买套楼房,楼房里有暖气,冬天就不用生炉子了。
好。
等再有了闲钱,我带你和百慧再去趟欧洲。
......好。
我说的,你好像不信。
我信。
你心里不信。
当初我们结婚时,你还说把我带到兰州呢。后来有说过好些别的,哪一条实现了?你的话,我就当展望听吧。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三件事我们一定能实现。
努力。
还记得电影开始,为啥结婚?说得着。可现在的夫妻对话,似乎一句话都嫌多,能用两个字表达不想用三个字。庞丽娜看到爱国带着孩子回家,抬眼看了一下,继续收拾手中的行李,连主动说一句话的欲望都没有。原本不用说,就知道对方心里想的啥的两个人,怎么就变成了一句都嫌多的局面?是从一开始就错了吗?
和身边的大人说不着,却和孩子说得着。老宋和百慧这个孩子特别聊得来,百慧脑炎住在重症监护室,老宋痛哭:“百慧,咋是脑炎呢。你可别傻了啊,傻了咱可咋说话......”对于身边唯一说得上话的人,那种珍惜看的让人心疼!
最让人泪奔的是百慧,因为父母婚姻的焦头烂额而郁郁寡欢,不想说话,也没有人可以说,半夜一个人待在储藏室,抱着头无助而又孤寂的身影,让人觉得有一颗想说话的心多么重要,有一颗想和你说话的心有多重要。
庞丽娜和蒋九第二次私奔,爱国到开封去找人,遇见了同学章楚红,章楚红也是一个被生活虐待了的离异女性。爱国和老同学一天说的话,比他一年说的都多。章楚红听完他的故事告诉他:生活过得是以后,不是以前。你是被生活别着心了。爱国顿悟,自己活在报复心中,始终走不出来,悲哀的是自己。所以在最后见到妻子,选择了放手,藏在袖子里的刀始终没有拿出来,毕竟当初是因为爱才走到一起。
当时也是听说拍了电影才去看的原著,电影今天是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因为时长和情节需要,改动较大,但把主旨体现的过于明显。不过电影在人物塑造上还是挺成功的的,毕竟都是老戏骨,爱国身上的纠结、愤恨、老实、无奈基本上是杨百顺和牛爱国的合体,老宋的老实巴交、不善言辞,庞丽娜对婚姻的失望、无助,对丈夫的不懈对出轨的纠结也是原著中的吴香香和庞丽娜的融合。
十一和伙伴们去爬山,坐在山谷中休息,大哥让我讲个故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结合当天感受,想到了刘震云的这部小说。原著对于人的生而孤独这件事表达的非常好,没有电影如此的主旨鲜明,但是人物的内心、抉择、生活的步步紧逼将中国人的千年孤独表达的淋漓尽致,也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杨百顺穷尽一生的寻找,牛爱国婚姻中的纠结迷茫,巧玲临终时儿女无法理解的失望,牛爱香对婚姻的追寻与不满......你会在书中看到自己,过去的、此刻的、未来的,你也会发现孤独是一种扎根在灵魂深处的羁绊,它始终陪伴着你。你能做的不是甩开它,而是在孤独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