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休息看《冷箭》,看到甄世成最后为了保护凌若冰几个人,一人硬顶着特务,引开了敌人,最后被阿慧打死,死的何其英雄。
看到这里时,怎么也想不明白,甄世成那么一个时常呵呵笑,笑里藏刀,为了一点私欲可以默许别人杀了老班长,这么一个人,最后会为了别人,并且是不怎么相干的人,牺牲了自己。
人的思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不想的时候,觉得死了就死了,编剧让他死,他就得死。剧情太不合常理了,嘴上说几句编剧,这个编剧太白痴了,写的什么烂剧。
再次看到甄世成这个不合人预死的死,多花了点心思,竟然想出了点道理。按照正常思维,他这样,可说是争着死,抢着死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想想,也特符合人之常情,只不过这种常情没有几个人经历,也不会经历,所以大家不能够理解。
这是一种好人做了坏事,心有愧疚,总是想着去弥补,不顾一切的去弥补,但凡有一点机会,都要使出十分的力,甚至十二分的力。
甄世成就是这种心态,老班长的死,让他心中时时记着,受了胁迫偷拍了牧场守军图,最后到了崩溃的边沿。他在受不了情况下,选择假装投敌,选择自杀的形式,掩护凌若冰。
《野山鹰》中,野山青被大洋淑子逮捕后,因受不了毒药蚂蚁二号的折磨,供出了新四军枪械所的位置。既使如此,也没有说出准确的位置,而是画出一个假地址,只是被大洋淑子分析出正确位置。
后来又因一枝梅被抓,野山青为了一枝梅,做了大洋淑子的内线,寻找军事专家曹大年。
虽然野山青答应了大洋淑子,但是时时心有愧疚,非常矛盾。最后被发现,最后在战友的帮助下,不但解了身上的蚂蚁二号,还回到了队伍,与野山鹰一起保护曹大年。
在上海,为了保护曹大年能够顺利转向苏北,主动做了引诱敌人的诱饵,最后按下炸弹,炸死了日本在华的精英特工,樱花战队的全部队员。
野山青的牺牲,保护了山鹰战队和海棠小组的所有人员。他死的何其壮烈,何其悲惨。
其实他可以把敌人引走之后,选择不再次出来引诱敌人的,可是他为了拖延敌人更多时间,选择再次出来,那样他就可以不被捉到。可是他被捉到了,既使被捉到了,也同样可以不手动按下那个开关的,可不以选择这么壮烈的死。可是他选择了按下开关,保护其他人,选择去死。
但是由于他之前的背叛,让他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直不能解放自己的心,不能坦然的面对自己,更不能坦然面对战友。
他必须做些什么,才能减轻一点心中的负荷,减轻心中的悔,解开心中的枷索。
因为他依然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为了信仰而竭尽全力的人。
所以,他选择充当曹大年的替身,把危险留给自己,为小队出力。
所以,他选择按下了那个开关,选择保护小队人员,选择与樱花战队同归于尽。
《琅琊榜》中的童璐也是一样,因为受隽娘诱惑,被迫供出了已经放弃用的妙音坊,虽然暴露了十三先生和宫羽,但是并没有损失。就是这样,也让他心有愧疚。
后来,不小心泄露了梅长苏曾中火寒毒,更是在本已愧疚的心中加重了砝码。
在知道誉王要谋反后,拼死逃出誉王府报信。在掩护甄平出城时,被乱枪扎死,最终获得了解脱。
三个电视剧,三个好人做了坏事,编剧都选择让他们保护别人,最后让他们壮烈的死去。
虽然中国有句谚语“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只适用于那些做了坏事,还理所当然的人,没有悔改之心,没有愧疚之意的人。
对于好人,对于正直的人,对于有着自己底线的人,他们是不能做坏事的,不能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要不然,这一辈子,都会背负着心灵的枷锁,都会愧疚一生。
所以,编剧让他们壮烈的去死,这样轰轰烈烈的去死,能够在最后解放自己,获得心灵的解脱。
所以,编剧让他们在合适的、最需要的时刻壮烈的死去,可以掩盖他们曾经的背叛,让他们曾经的背叛化为曾犯下的错误。
根据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
所以,编剧为了弱化这些好人曾经的背叛,利用近因效应,选择让他们最终轰轰烈烈的死,让人们最终只记着他们的死,记着他们曾经为救其他人而壮烈的死这件事,而选择性的忘记他们曾经的背叛。
既使记起了他们曾经的背叛,也会想起他们最后的牺牲,说一句,他是好人呀。
一句好人,那就是盖棺定论,可以掩盖他曾经的所有瑕疵。
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喜欢团圆的大结局,喜欢好人永远是好人,永不留瑕疵。
所以,想要大家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想要做一个好人,那就永远恪守自己的底线,永远不要做错事,不做自己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