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朝望
在中国,用江河山川命名的地名很多,我家乡就是其中之一,叫环江,与母亲河——长江只有一字之差,好记易写,长江因源远流长贯穿神州大地,环江因弯曲环绕县城。
我的家乡很有名,以前知道它的人大都因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篇报道,说我家乡"粮食亩产十三万斤“,所以,我出来读书时,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说环江人,他们就点头说知道了,当初,我还奇怪这么多外地人知道我家乡,后来,在历史教科书上知道,我家乡曾经被全国人民当成学习榜样之后,又被当成反面教材,但是,那是发生的一段历史,对于我来说,家乡没有瑕疵,永远美丽。
因为,那里有着朴实的父老乡亲,有着憨厚的农民,记得小时候,我奶奶说过,在一九五八年停膳时我们村里很多人饿死,我爷爷也在那段岁月里积劳成疾而离世,她讲那时大家吃米糠、树根、野菜……,我都不敢相信有那么悲惨,认为只有战争年代才可能发生饿死的事,所以,我看着我们同等屯隔河对岸大队部的外墙洁白的粮站里,高大的粮仓堆满了稻谷(其中装着我们生产队送去的公粮和余粮),我反问过我奶奶为什么那时你们不到对面的粮仓里取粮食出来吃,我奶奶说,粮仓里装的是公家的粮食,谁都不能乱吃的,她认为挨饿是都怪自己没提前储备或不够勤劳,所以,没有一句怨言,她也不知道他们不仅挨饿,还被当成反面教材……。
记得八四年我在广西药校读书时,在一堂政治课上,讲台上的政治老师(外省籍)讲到"大跃进、浮夸风"的历史时,点到我家乡的名字,然后,对着全班同学问:你们班有没有从环江来的同学?……,我是从环江来,但我不敢出声,因为不愿同学取笑我,也不让那位老师有进一步借题发挥的机会,课后,我虽没有为家乡争辩,但我也不愿他人把家乡当笑柄。
又有一次,还在读书的我同时参加光明中医函授学院中医专业学习,周末,到南宁市内去面授学习的课程是中医发展史,从北京高校来的老师给我们讲课,当他讲到中医学理论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其中对人体五臟六脏的认识,是源于真人的解剖,国内第一例医学人体解剖发生于历史上的广西环江县,当时我听到家乡的名字时立即心头一振,边远的家乡在历史上为祖国传统医学发展做过贡献,我为家乡感到很自豪。
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也成立了小家,有一次,我岳父从农场来探访我们,饭后聊天,他说到:一九五八年在你们环江搞亩产十三万斤的领导是从我们王灵农场调去的,当过农场场长,所以说我们农场行政级别相当于县处级了,可惜那个老场长犯了错误被免了职……,岳父说话的重点是讲他们农场大、级别高,而他不知道他的老场长所干的事给环江带来沉重的包袱……。
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苦尽甘自来,家乡在风风雨雨度过了困难,国家没有对我家乡另眼对待,一样把它当成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一九八七年还批准环江成立民族自治县,从此,环江人民更能当家作主,更能实事求是,都努力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至今,环江喀斯特地貌风光入选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毛南族“肥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环江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兰花之乡、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江物产丰富,因盛产小黄牛而被评为中国菜牛之乡,连每家每户养殖的本地黑猪仔其实是有名的环江香猪,还通过了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它和糯米(香米)、香菇、菜牛、本地鸭一起被誉为“五香”特产,有文化人还为家乡写了一首歌,叫《一个飘香的地方》,我家乡的名气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飘香"。
希望以后,凡知道中国有条长河叫长江,记得联想到我家乡叫环江。
(—— 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大庆之际,写于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