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喜欢
仅是欣赏
却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
是敌是友
是喜是厌
已不再重要
曾相识
似相识
已刻下音容笑貌
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的人儿
请慢些走
舍不得!
今天翻看笔记本的时候,看到了那一天记录下来的心情。现在看起来依旧那么的沉重。
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总是爱提及这个问题,一番讨论,应及时享乐,珍爱生命;然后第二天依旧,熬夜、透支、纵欲。。。。。。
为什么?因为要生活,生活不易,世道艰辛,生命就一次,要奋斗,要活的有意义。其实都对,大家都给自己添加了砝码,有压力才有动力,跳出舒适圈,成为最想要的自己。
然而,绝大多数人真的有那么忙吗?
我就是一名拖延症患者,为积压到晚上无法完成的事情,熬更守夜,觉得自己真是一个勤奋的栋梁。却殊不知是一名有胆量的、慢性自杀的勇士。
跑哥说过,我们大抵都是平庸的人,记录下自己每天做过的事就能发现,有多少是非凡的?不过是大量的重复劳动。
提高效率,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如何更有效的工作,我自身感受就首先得远离手机,拿起一分钟,抬头俩小时;另外就是just do it,不能给自己设定某个具体时间卡点,“刷到8:00就开始工作”,“看到8:30就动身”。。。。。。往往一错过这个时间卡点,就会给自己顺延到下一个时间卡点,想到该做的事儿,立马上手,管他是8:03,还是9:23。等等,还有很多方式方法,尝试出最适合自己的。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睡眠,给身体和大脑充分的休息,想要马儿跑,还不给马儿草,这属于白嫖,没人会愿意。《睡眠革命》一书中提到,90分钟是一个人各个睡眠阶段的时间,也就是深浅睡眠交替的时间,又叫一个睡眠周期。我们晚上睡眠是由多个睡眠周期叠加形成的。如果能在浅睡眠的时候醒过来,那么自然也不会觉得困意很浓。也就是晚上11点睡觉,那么第二天就是6点半起来,睡眠5个完整周期,6点半左右属于浅睡眠阶段。若晚上12点钟才睡,那么早上就6点起来,睡4个完整睡眠周期。起床就不费劲了,中午再补个觉。重点是要睡完一个睡眠周期。
大量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再加上不足的睡眠,那真的是迎着意外而上。切记!共勉!
《活着》里写过: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的意义很多,但首先得活着。
为自己,也为生命里出现过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