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传媒大学一事再次将导师推到风口浪尖,为什么说是再次,因为之前有过此类案件,而且不止一次。优秀的导师多,肮脏下流的导师也不少,导师的问题是否是造成学生受到伤害的直接原因我们暂且不讨论(因为暂没出定论)。在这里我只谈下我的导师。
初识
在初试成绩下来后,感觉成绩还不错,进复试问题不大,就开始联系所报考专业的老师,这里的联系仅仅是为了对复试能有个帮助,当时并没考虑此后三年要选某某当导师这个问题。通过师哥的关系联系到了教研室的主任,简单通了个电话,声音低沉稳重,语气平和,他告诉我成绩不错,但也要认真准备。此后再没联系。
直到复试前一晚,我带了点土特产,请师哥带我去见一见这位老师。通了电话,说在上课,让我去教室门口等着,我便去到教室门口等待下课。下课后他把我叫进教室,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老师看起来有点严肃,不苟言笑,简单聊了两句便要抬步回家。家住的不远,就在学校家属院,我们便一路陪他回家,老师腿有点不便,事后了解到他此前受了点伤,腿部骨折在床上躺了很久。一路说说笑笑到了楼下,我把带的东西放进电梯,他却怎么也不肯收,他说不能让学生花钱。但在当时我并没在意这句话,相反收下这点微薄的东西我心里会更有底。他请我们上去坐坐,在当时我理解为一句客套话(但此后他的家是我们最经常去的地方)时间较晚也有些唐突,我便推辞没去。简单告别,这便是初识。
家中做客
复试过后便没在见面,简单通过几个电话更没有了联系。成绩出来后,没意外也没惊喜,收到通知书,一切都很平常。此后便是开学入学,我提前了两天去到学校,此前的师哥介绍了另一个师哥,也就是我后来的同门带我去见老师。他去老师的家简直轻车熟路,甚至都没提前联系下就带我去了他家。去到时老师在吃饭,让我们坐下一起吃,我借口吃过了推辞便坐在客厅等。吃完饭来到客厅,又是简单问了一下情况,他便开始和师兄讨论论文和课题,我也只坐一旁附和几句。没过多久,另一位同学便登门了,身高不高、带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没错,他也是在拜访老师以便日后能选择为导师。他和我完全不一样,他能说会说,不一会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之后大家也谈到了选择导师的问题,老师说他已经定了几个人选了,他每年有四个或者五个名额,多了不收。在我当时看来,我和这位同学就是竞争关系,是敌不是友,但后来他却成了我最亲密的室友。来到老师家,更多讨论的是学术和学习,真正的导师选择问题寥寥数语。此后告别,便是第一次做客。
双选
双选也就是双向选择,你选你想选择的导师,导师也选他想选择的学生。那时候我很不确定要不要选择这个老师,倒不是我不想选,我更怕他不选择我罢了。但最后还是把他当成了导师的第一选择。结果也不错,他那一年带了五个学生,我俩他都选了。在这里扯个题外话,关于我们五个人的。五个人当中只有我一个是应届生,我的室友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的保险行业才考的研,陈同学(唯一一个女生)做了两年特岗教师才考的研,王同学当了三年的高中教师才考的研,而冯同学是个做生意的老板。虽经历各不相同,此后相处却亲如一家,不得不说导师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对待学习
在对待学习上他强调我们要多学,研一就是来学习的,他还会“强迫”我们背诵一些东西例如《学记》、《诗说》等。他让我们多学,也让我们多说,要学会表达,他每个星期都会给我们开一次会,没有主题,就说一下最近做了哪些事情,还有哪些不足,以后要怎么做,每个人至少五分钟,要善于表达。他也会给点评,让我们树立目标,他给我们树立的目标就是教育行业,但人各有志,他也不强迫我们。放假回家他也会提醒督促我们学习。(以前的关于我们那届的截图找不到了,找了点现在的)
而在学术上他强调多读多写,每人都得写都得发表论文,自己写完不要急于发表,一定要经过他的阅读指导,他会告诉你有哪些不足,该怎么改,这对我们不仅是能力上的提升,在信心上也是莫大的鼓励。他还经常带我们参加各种会议,带我们见过章开沅老先生和周洪宇等学术大家。他告诉我们要有眼界,要杜绝“三小”主义,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认知。
在生活中
每逢过节导师都会召集我们一起吃饭,酒和饮料他自己带,饭钱他自己结,他很有原则,不花学生一分钱。他喜欢花花草草,我们送过他一盆绿植,看得出来他很喜欢,但还是责备我们乱花钱。平时他也不忘提醒我们,要加强锻炼,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期间体现的尤为明显,他生活在武汉,而且学生大多在武汉或者从武汉回家,他不断提醒同学要加强防护,按时汇报情况。
言传身教
我们导师群里目前有49人,除了他的家人,都是他带出来的研究生,其中很多人现在是大学的讲师、副教授,也有的人从政、从商,但我们都非常尊敬他,因为他就是一个非常尊敬老师的人。他经常去看望他以前的老师,甚至作为一个教授,他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带给他之前的导师审阅(他的导师已经九十多了),看看有哪些不足,还能有哪些改进。他这种尊师重教,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我们。
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为人刚正,有啥说啥,针对学校领导他也是直言不讳。这本是优点。批评学生有时非常严肃,学生落泪他毫不在乎。对待学生的工作和论文,他更多强调的是提升自己,与其让他为了学生的论文、工作去和其他老师“交流”,他更希望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
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个从高中教师成长为大学教授的人,一个热爱学生热衷学术的人,一个对我今后都会有很大影响的人。他重视学生也渴望得到学生的重视,他常说,山东人念家,他带过的很多山东人毕业后都选择回到家乡,慢慢的就没了联系。我说我不会的,即使我回到家乡,我也会经常和您联系的。但我也深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是见不了几次的,我们的联系逐渐变少也正在成为事实,但我仍会记得您,感谢您,感谢您所做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