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喜欢把随便挂在嘴边:随便点,随便吃等。但是我们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千万别将随便当随便。这可烦了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大忌。我们出去吃饭时,请客方总是会说来谁便点点菜。但是真当你谁便点的都是些很贵的东西。请客方就会想:怎么点的都这么贵呢?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这时候我们就不能随便了。我们都知道,“随便”的意思有两种:第一、不拘束、不认真 第二、随意、任意。但是,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使用起来却有三种含义:
1一个“随便”便代表着您的诚意。人家问我要什么?我说“随便”,意思就是说: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么。中国人认为,我说“随便”是不想为难你,如果你真的“随便”,就是轻视我。如果我到你家做客,你问我喝什么,我说“咖啡”,你没有,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只能说“随便”,给你留了面
子。你虽没有咖啡,但是给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兴,因为你没有“随便”应付我。但是,你真要“随便”给我一杯白开水,那我肯定不高兴:“如果只有白开水,何必问我喝什么?”
你请我吃饭,问到哪里用餐?我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提议上豪华酒楼,万一你认为那样不值得,我岂非自讨没趣?不过我也不愿意自贬身价,一开口就选择普通餐厅,非但显得土气,对方也未必领情。最好的办法,还是说“随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认为拿什么招待我最合适,进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调整自己所应表现的态度。你经济拮据,只能够请我上普通馆子,我照样吃得高兴,因为你够诚意,我不在乎吃什么;如果你手头宽裕,豪华酒楼也请得起,却只请我上普通的馆子,我就知道你不够意思。
“随便”绝对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谐中找到合理”的一个代名词。中国人如果真的随随便便,一定没有前途。甲和乙是好朋友,一天,乙到甲家里做客,甲热情招呼,顺口问他:“喝点什么东西?”乙回答:“随便,随便。”
甲当然心里有数:家里确实有好酒,是留给上司丙的,现在当然不能拿给乙喝。衡量与乙的关系,决定泡一壶好茶招待他。乙见甲并没有敷衍他,自然很高兴,也知道自己在甲心中的分量。
正在此时,丙不期而至,明显就是来喝那瓶好酒的。此时,甲该不该将好酒拿出来?如果拿出来就会
得罪乙,不拿出来又会得罪丙。这种两难的情况却也难不倒深懂人际关系之道的甲。甲对他太太大声说:“我刚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瓶好酒藏到哪里去了?”甲的太太明白甲的意思,也大声地回答:“我昨天收拾屋子,怕把它弄脏,特地藏起来了。”话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着好酒出来了,并准备了丰盛的下酒菜。乙和丙都很高兴,当然,甲将危机
巧妙地化解于无形,更是高兴。
用高声说话来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是中国人的绝招,在人际关系的运作中,具有转危为安的决定性力量。甲很清楚,丙提前来就是想喝自己的那瓶好酒,可是乙来了自己没拿出来,等丙来了才拿出,乙心里肯定不高兴。可是不拿出来,就会引起丙的不满。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但是高声说话就解决了问题:“刚才找了半天”就是告诉乙“我本来想请你喝,但是没找到”;而丙明白,就算乙是甲的好朋友,还是没我的面子大,哪怕是“特地藏起来了”,到了紧要关头,也得拿出来。
了解更多人际关系培训、演讲口才培训、沟通口才培训、逻辑思维培训和演讲、口才、沟通方面的知识请直接咨询思训家
思训家官网:www.sixunj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