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先生的弟弟和我的弟弟,带着两个弟媳妇相约一起来我家坐坐。难得这样开心的小聚,我忙碌着洗葡萄,切哈密瓜,看着他们美美的送进嘴里,心里满生欢喜。
大家各自忙碌,同在一个小城,有事情很多时候都是电话联系。像这样坐在一起悠闲的聊天还是不多,所以大家各抒己见,相谈甚欢。
说着说着,不知谁把话题转到了我和嫂子去重庆学习的事情。可能是听说我也去学习了,感觉有些好奇,想了解我们究竟学习的什么东西。他们四个人开始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弟媳霞妹比先生的弟弟小了近十岁,三十过头,一直经营自己的美容院,比较能干还算独立。她说:“前阵我也和嫂子参加过一次学习,好像是学习传统文化,如果有时间还是可以去学的。”
另一个弟媳书红,四十多岁,一直在单位上班,工作稳定,性格温柔,不急不躁,是我们身边心态最好的一个。她说;“你那些什么学习,我才不去参加,都这把年纪了还学什么学哟”
她说得也没错。她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从小父母家庭经济都很稳定,童年幸福,初中毕业就进入比较好的单位工作,结婚后小家的事情大多是我弟弟打理,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
这时,先生的弟弟说:“现在这样的学习机构多的很,还不是为了赚钱。”他这样说我一点不感到奇怪。因为学习于他,还是小学初中的课堂。自以为聪明过人,其实都这个年龄了,还让一家人放心不下。四十多岁的人了,人生还动荡不安,急功近利。都不会相信他会开始什么学习。
他们三个说完,我一点都没有争辩。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刚刚进入学习。脑子也一片空白,没有一句可以说服他们的理由。本身这样的学习就是自发自觉的行动,谁也没有要求约束别人的必要。
此刻,我心坦然,还真有些“如如不动”,一句也没有反驳他们。
可是到了我弟弟发言,我就按耐不住了。弟弟只比我小两岁,也算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因为工作经常和领导接触,还和朋友合伙做些小生意,对人特别重感情,对我这个姐姐更是没得说。读书时还是聪明肯学的,因为家庭的原因早早参加了工作。
他表达的观点可是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了。他说:“你们都说学什么传统文化,都说那个老师多么优秀。那我问你,他在课堂上讲得那么好,你了解他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为人做事的吗?还不是把书上的东西照搬下来,然后在台上煽情,让你们这些头脑简单的人一阵跟风。”等等如是。
“哪天我也去整个公司,买几本老子孔子的书来,做些课件做些宣传,然后赚你们的钱。。。。”这就是我自以为是,聪明过人的弟弟。听他这么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便忘记老师讲的“如如不动”,心也被此刻的环境带走了,就和他争执起来。
我说:“你说得没错,你确实能行,你也沉淀下来精进学习几年,放下自己那颗浮躁的心,以你的阅历你的善良,你待人处事的能力,你从小就侃侃而谈的本领,你有可能比蓓蕾老师讲得更好。但是,你能吗?你能放下你那颗高傲的心,做到潜心谦虚的学习吗?”
我越说越激动,还去房间拿来了我上课的笔记,好像想要马上说服他的样子。眼看我们姐弟又要开始争执,弟媳赶紧打趣圆场。她说,“要得要得,等你哪天也去开个文化公司,到时我们都来学习,你就可以赚我们的钱啊。”大家一阵欢笑,我和弟弟也就此停止了争论。
他们离开了,我收拾着桌上的水果盘,对自己刚才的表现开始反思。为什么对先生的弟弟和两个弟媳的反应,我没有那么在意?认为他们学不学,成不成长是否和我关系不大。而弟弟一开口提出不同意见,我就十分着急。这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原因?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
要在以前,我是问不出答案的。但是在今天,听过老师的课后,我找到了一直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答案。那就是他们在我心中的位置不一样。老师说这就叫“分别心”。
还有,当弟弟有不同的看法的时候,自己为什么就稳不住了。一下就掉进了“人随境转”的环境里。即使不能做到“人能转境“,但至少要慢慢学会老师讲的“如如不动”啊!
看来,几十年的思维习惯,真不是懂得一两句道理就能纠正回来的。今天开始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潜意识有了些许的觉察,但是目前的自己还不会懂得怎样来解决这种疑惑。
所以,接下来的自己唯有紧紧跟进课堂,认真精进学习。先认真夯实理论,真正做到“理上通”,然后时时觉察自己的内心,在每一件事情中认真对照自己曾经固有的一些思维习惯,把所学的理论真正的落地,真正的做到“事上做,心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