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阳(生卒年未详),字杲叔,安徽歙县人,居娄东(今江苏太仓)。汪东阳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改名的经历,明代万历甲寅(公元1614年)于江苏苏州得一方汉代铜印,甚喜,铜印印文:汪关,遂更名为汪关。李流芳复为其更字尹子,并以宝印斋颜其居。为喜爱一方汉印,而改名,足见其对印学的喜爱与痴迷。
汪关治印不染时俗,一宗汉法,篆法精严,章法沉稳,善用冲刀,俊爽安详,寓古意于新意之中,饶有雍容华贵气象。朱文师法元人,篆法堂皇宛畅,怡静醇美,在点画相交之处,留有粗厚的“焊接点”,亦属于首创。在借鉴汉印而能神形兼备,气韵典雅者,当首推尹子。其印誉四方,为时人所重,明代著名书画家的用印多出其手。清初林皋、巴慰祖等人均得其精髓,传其衣钵,对后世影响甚大。
关于文人的流派篆刻,历来分派繁多,比较大的有两大派系,新安派(亦称黄山派、徽派、皖派、皖宗)和西泠印派(又称浙派、浙宗)。一般认为何震为徽州的第一位杰出的篆刻家,应是开派的开山始祖。之后程邃新体,上承朱简,下开汪肇龙、巴慰祖、胡唐,世称“歙四家”。与何震可以并称的便推汪关。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对汪关的评价甚高。他论印章自文彭以后分猛利、平和两派,“以猛利参者何雪渔(何震自雪渔),以平和参者汪尹子(汪东阳改名汪关后,好友李流芳为其改字尹子)。”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文学艺术,都有这样的两派,姚鼐论古文时,便说古文分阳刚、阴柔两派,如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猛利和平和,或者说阳刚与阴柔两派各有其美,不可偏废。
汪关在治印时,对古玺、汉印的基本功极深,深静工致,用刀光润,是其特点,所作的圆朱文,更有“出蓝”之誉。后世有很多印人或厌弃诸家,专嗜汪氏,推崇其直接得文彭的“正传”,并称文、汪。可见汪关对后世的影响。
汪关这一派传人人数不多,但是细水长流,代有作者。但是所受到的非议亦是很多的,也不知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是为何。流传较广的是《雪山堂印谱》中的流言。汪关之子汪泓,字弘度,父子二人皆尝客张灏的“学山堂”。《学山堂印谱》中对汪关则颇有贬词,说“素不解凑刀,每潜令其子代勒以溷世,遂浪得名。”这种说法,应为有意的污蔑之言,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已经详尽的驳斥过了。另一个是深得汪关之学的清代初期林皋,继承汪关之学,清初的印风渐渐趋于卑靡,追求装饰,少讲法度,林皋不愿随波逐流,但汪启淑在《续印人传》中说“两浙久沿林鹤田(林皋,字鹤田)派,钝丁(丁敬字钝丁)力挽颓风。”可见其时对汪关一派的传人林皋是颇有贬词的。其中有不尽不实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平和一派在朝代交替之时,受到了刻意的诋毁。但是汪关一派历来有传人出现,后生继起,加工加精,证明这一派印学仍在发展。
其著作有《宝印斋印式》,传世甚少,所存为两卷,第一卷为藏印,第二卷系自刻印。
虽然有贬低诋毁之流言,但是汪关的篆刻是为时人所推崇的,很多书画家的印均出自其手,我们来看几方汪关的私印:
我们看到第一方是汪关的姓名印,第二方为带四象字号印,第三方为名印。从风格上来讲,第一方是明显的汉印的粗白文印,稳重大气,我们也说过了,汉印的篆法是将弯化为折处理,转角的圆润,是方中寓圆的体现。四象字号印,不是特别常见,这种肖形印,比较难处理,特别是每种形象在不同时代是有不同特色的。第三方名印,是用的其原名,风格是先秦古玺的风格,古朴中透着柔美平和,是融入了汪关个人风格的仿古玺名印。
我们再来看看其为几个同时代篆刻名家所作印章:
第一方顾氏府文,看过我们之前文章的都知道顾从德和《顾氏集古印谱》,这是汪关为顾从德所刻印章。第二方“赵宦光印”,第三方“昌世之印”则分别是为其时另两位篆刻家所刻,足见几人情谊,也可见汪关之印作为时人所喜爱。从流传下来的印谱我们可以看到,越是为时人所追捧的篆刻家,其所刻姓名章越多,这也是明代篆刻家主要印章用途,而闲文印则偏少,可见其时篆刻印章被接受与喜爱的程度较之清代有所不如。
如果大家觉得为同是篆刻家的好友刻印不足以说明汪关为时人所喜爱,那我们来看下面几方印: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明末著名书画家。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明末清初画家。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为其时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坛盟主作印,足以说明其在文人中深受追捧。
大家也可以从之上的姓名印中看到各种风格,有汉白文印风格的,古玺风格的,圆朱文印风格的,带四象的肖形印等等,几乎可以说是印章风格的大全,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位因得一汉铜印便改名的篆刻家在印学上的造诣。
我们再看看汪关其他风格的一些传世的作品。
看了这么多印,大家可以对比下之前我们介绍的明代篆刻家何震的作品,从中体会一下猛利一派与平和一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