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五年前的场景么?是在课余饭后读安妮宝贝时,看到的那篇《七月与安生》,七月的安静和淡然,安生的凛冽和不羁,如此反差猛烈的两个人,选择和被选择的友情结果。年少友情与爱情,如蔓延的藤茎蜿蜒纠缠在一起。平淡中暗涌着欲望和绝望。最终在现实面前某些珍藏的感情会变了质地。在某一时刻,可以做七月,也可以做安生,一种人生选择,两番不同的结果。
再看《七月与安生》的电影,是在十五年后,心境全然不同,电影把小说的某些片段全然改动了。看毕电影,竟生出了一丝丝荒谬的感觉。从13岁开始的年少友谊,为了同一个男人,友谊便从此生出了罅隙,流浪的流浪,计较的计较,最终搞到难产而死,值得么?女孩子不是应该对得起自己,拿得起放得下么?
我想终究是因为我长大了,不再是看整个世界都是彩色棒棒糖的浪漫年纪。就连当年那个漂泊不羁的安妮宝贝,也改名叫了庆山,磨去了当年的棱角,结婚生子,文字间有了豁然和温情。30岁,该是不对感情飞蛾扑火期望甚高的年纪。在自我与别人的相与中,保持自我的独立并尊重他人的边界感的年纪。
喜欢外企30+女孩子,随着智识和阅历的增长,生活变得随意随心。穿质地高贵的衣服,有淡然的妆容和香水味,可以随时踢掉夹脚的高跟鞋换上舒服的鞋子,有价格不菲的包包也不甚在意,随手拿起或不甚在意的放在就手的地方。有稳定的感情也可以不在意婚姻的形式。在一起或分开,都不会放弃自我独处和充电的时间。工作节奏紧张,来去匆匆却始终对周遭人微笑相对。从心底里尊重另一个个体的独立性和观点,没有屈尊或者仰视,只有发自心底的尊重。能讲流利的英语,也能用古文调侃人生。
对健康有着严苛的要求,早餐总是有水果有蛋白,吃低脂低盐低油的食物,喝香醇的现磨咖啡,定期吃素清理肠胃。时常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对健身房的私密性和专业性有一定要求,可以花重金买五星级酒店的健身房次卡,找专业的健身教练。有自己的发型师和美容师,在感情上受了伤可以用运动或者阅读来疗愈。对安静的生活有向往,也沉醉觥筹交错间的刹那心动,如同烟火绽放的瞬间,璀璨的扣动心弦,即使之后是急转直下。
对于感情,抱持着理智和自立的态度。开心过也失望过,坚定过也在犹豫间忖度过,小心翼翼的衡量得失,最终还是觉得自我的成长和独立更为重要。在累了的时候调笑着和对方说,“要是不上班就好了”。某一瞬,还是希望对方说一句“那别上了,我来养你。”最终没有听到这样的回应。转念一想这样更好,即使对方说了,也不会放弃生存的资本。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持自我灵魂的成长和对自我内核的满意感,才能不被自己和时代唾弃。所谓的安全感,已经不仅仅是别人的给与和呵护。更多的,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可自我输能的内核。
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有些忘了小说中七月和安生的种种过往,世界也天翻地覆的裂变过,在一切可知和未知的时间尺度中,唯一不变的是,大部分人的良善和温暖。人来人往,人间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