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好找,人师难求?经师传授学生知识,谁都可以做到,经师无处不在。然而人师难求,人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仅传授知识,还会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能有如此境界的老师多吗?可以这样说,我以前的教学生涯,充其量也就是个经师,我只顾机械的传授知识给学生,看他们会做题不会?有没有把考试的知识点背会。照本宣科,画出重点,让学生背下来,强化学生死记硬背。但是从来不太关心,孩子们会背了,理解了吗?记得前段时间,六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五单元日积月累里边有十六个词语,我布置作业,让学生抄写背诵,孩子们倒也听话,下节课提问的时候,多数学生都能背诵,还会板演写正确了!按说这不就结束了吗?没有,我说会背会写,还要会用啊。来咱们从这里边挑个词语造句,以后学会灵活运用。这时孩子们很安静,没有任何声音,空气凝固了一样,让人窒息,我当时很郁闷。怎么了?不会?还是紧张?程度好的不该这样啊?只有十多个词语啊!当我让学生用“坚持不懈”造句的时候,孩子们倒还能说出:“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要坚持不懈。”当我再让孩子们用“标新立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造句的时候,就出现了不理解,乱说而导致的笑话。说到这里我不禁对自己的教学很怀疑,几个词语都没有教会孩子们运用,我连起码的经师的标准都达不到啊!怎么办?领着孩子们一个一个词语的解释,把意思用法,讲给他们,然后再造句。这样听到的句子就不一样了。还有在分享造句的时候,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语言总结讲给孩子们。
十六个词语,我花费的是两节课的时间,一是让学生理解,二是让学生运用,也算是完成了语文教学目标中的语用的训练。
做为一名老师,我们总以“想当然”的想法,来强加给孩子们,以为我们会了,孩子们也会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成人的理解与思考会更成熟一些,但是孩子们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思想就不一定和我们的一样啦!所以我们面对学生时不要总是我以为学生会了,学生就会了的态度。其实我们要进一步的检验,并做出相应的人文的熏陶,让学生从学字,学词,学句,学文章中,习得做人的真谛!
人师的目标,还在前方,先做好经师,把自己的修养提升,把自己的素质提升,也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当这一切都具备的时候,你离人师的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