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方面渴求着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想要独立自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
孩子呱呱落地就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和付出,彼此构建了关系。孩子的生存依赖于他的父母。如果父母准确并充满爱地满足了孩子身体和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孩子会在大脑中产生这样的认知:“依赖性”是一种安全的状态。这样,孩子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孩子被父母忽视或受到伤害,彼此之间建立的信任度不高,就容易产生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在好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既会满足孩子的关系和依赖性需求,又会保证孩子拥有一个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孩子的信任和安全感,孩子会很自信,并且对他人也充满信任。这种信任一旦获取并保持,会成为全部人生的力量源泉。
如果一个孩子的关系需求或者独立性发展受到阻碍,那么他就会在自信以及信任他人方面出现困难。为了弥补缺失的安全感,孩子会无意识地寻求解决方案,也就是自我保护策略。这些策略一旦产生,要么过于独立,要么过于依赖,要么就攻击别人。如果一个人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了,向独立性需求一边倒,那么他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求就会比正常人高很多。结果是他会减少亲密的人际关系,他难以信任别人,只有保持独立才会感到安全,与其他人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成为孤独的人。
如果一个人内部的平衡倾斜向依赖性,容易依附于伴侣或他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会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如果失去了依附的对象,那他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活下去。他只有依赖别人,才不会害怕和孤独,才有了安全感。
若我们可以了解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那么看似复杂的问题,也会变得明晰起来,从而杀出重围,疗愈受伤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