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其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书之苦,苦在坚持;读书之乐,乐在致用;读书之美,美在诗意。
——题记
徜徉书海,感受幸福
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想象着在沙滩上留下幸福的足迹,听着海风吹拂的声音,仰望着海鸥点点的靓影,给温暖的海岛取一个优雅的名字,游览每一座山,穿过每一片海,该是何等惬意的生活啊。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李乐薇立于山脊柔和角度的小屋,它为寂寞的山增添了无限情调,它为浓密的林点缀了无限星光,它为辽阔的天装饰了美妙背景。住在这样精致而又有内涵的小屋中,该是怎样的一种精神享受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想要寻找一片精神乐土,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的精神食粮——阅读书籍。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满腹经纶,谈吐不俗,气质优雅,即使年华易逝,岁月似乎从不在她身上留下印痕,只留下时间积累的沉稳和成熟。遨游于书海,品味名著经典,借鉴史实经验,充实自身,提升气质,优雅的老去,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进学致和,行方思远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一个人思维的深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而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才能使人心平气和,端正行为,树立远大目标,遇见最美的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担负教书职责,还要重视育人,为此我苦思冥想,感觉自己像一叶孤独的扁舟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毫无头绪可言。在迷茫一段时间后,我想到了读书,我想通过学习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教育的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能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该成为一个什么人。我想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交流,能够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不仅影响学生的言行,更要提升其思想的高度,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在这条特殊的成长道路上,我需要以书为伴,需要它的指引和领航,需要它为我拨开云雾,而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通过读书,我烦躁的心能够得到宁静和安抚,我能够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而出,也能够透出现象看到教育的本质。书籍是精神的食粮,能够充实自己;书籍是一场透雨,能够洗涤心灵。在充实中得到提升,在洗涤中得到净化,在提升和净化中感悟阅读的幸福。
精神指引,助力自己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在备好课、教好课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奋斗观、学习观等。过年时我校组织教师帮扶学生,我帮扶的对象是5位学生,我们单独建立一个微信群,我命名为“静心园”,寓意是希望学生在喧闹繁华的春节中,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态,理想而平静的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建群之初,我同5位同学的家长见面并交流,指出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优点,要求家长在家中严格监督学生,当然我们的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一天一位同学的家长给我发视频,告诉我她的孩子由于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不愿意按时写作业,给孩子讲道理也不听,无奈想让我劝说。我得知这种情况后,主动与学生联系,用温和的语言询问为何不愿写作业,学生沉默,我耐心的告诉他,老师不会只用分数衡量学生,不以成败论英雄,任何一次考试都很重要,但是又不是很重要,因为它不是决定命运的那次,你的手掌中有条生命线,握紧手掌,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无论辉煌与否,终成为过去,是重整旗鼓继续奋战还是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没过多久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已经在学习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如释重负,我觉得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能从中获得好的方法和技巧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进步,也能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每读完一本书,我都能感觉到满满的收获,但是更多时候会引起我的思考,读书越多,越能够发现自己的无知,也越能激起自己的读书欲望,甚至更想早日摆脱平庸。 早一天读书就能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而迟一天则会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当然读书的效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的过程,就像荀况 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想坚持读书,不忘初心,总有一天会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