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阿倩
插图/网络
昨天早上刷微博,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条热搜:为什么有一种人表面上性格很好,很好接触,对人都很礼貌,可就是让人感觉有距离感?
其中一个获得高赞的是刘瑜在《一个人要像一只军队》上写的:我其实并不孤僻,简直可以说开朗活泼。但大多时候我很懒,懒得经营一个关系。还有一些时候,就是爱自由,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会束缚自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知音难觅。我老觉得自己跟大多数人交往,总是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很难找到和自己一样兴趣一望无际的人。这句话的谦虚版说法是:很难找到一个像我一样神经错乱的人。
一时间有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我也借此写点儿东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1
我为什么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一待就是一天,因为总觉得取悦自己比取悦他人容易太多。
当我和自己相处的时候,我只需要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带着耳机听一两首好听的歌,读一本自己想读的书,即使是望着窗外发呆,都会身体放松,心情愉悦。
和一群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我需要保持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样,会讲一些不太好笑的笑话,有时候还害怕自己成为大家忽视掉的那个。表面上我很快乐,其实格外惶恐孤独。
有人说,两个人在下雨天一起撑伞好过一个人在晴天里发呆。但是,我更喜欢风和日丽,更喜欢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来的金色。我还是更喜欢多花些时间与自己相处,多花些时间让自己快乐。
我喜欢的一位哲学作者周国平说过:“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2
一直觉得,“主动”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带有风险,不是每一份主动都能得到期待的回应。往往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因为害怕承受失望的风险,干脆不迈出那一步去拉近距离。
我很容易搞砸一段关系。
我有过那种聊天能聊一整宿,一起去过很多地方的友谊。我们也扬言要做对方一辈子的好朋友,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我答应过不管多长时间我都会陪在身边,因为我知道慢热的人懂得陪伴的珍贵;我们知道彼此的缺点,但总是选择包容。
后来,这个好朋友被我彻底弄丢了。可能是因为友谊这种东西总有期限,到了一个节点就开心不起来了;也有可能是一次次小小的失望攒成一个大的失望,失望地想起来都会心痛;抑或是,真正的朋友不是相处时间长就可以的,懂你理解你维护你保护你的才是。
村上春树说过:“哪有人喜欢孤独啊,只是不想失望罢了。”
你要珍惜那种主动跟你讲话,跟你聊天,给你发短信,甚至在你说“嗯”“好的”之后依旧滔滔不绝的人,因为没有谁会吃饱了撑着来讨好一个自己不关心的人,不要让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慢慢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无论爱情还是友谊,不去经营,都会形同陌路。
3
人就像一只万花筒。
我想你看到多面的我,但很少有人懂得多个维度的我。
你平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模样,会有人以为你没有脾气;你时常笑的像个孩子一样没心没肺,他们不知道你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蜷缩在角落暗自神伤;你在职场上叱诧风云雷厉风行,但你也有文艺小清新的一面。
“我不但孤独,而且我的孤独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太女人;在学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学者,在文青里面太愤青,在愤青里面太文青,在中国人里面太西化,在外国人里面太中国……我觉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很多人认识你只是认识你的一面,但他们认为这就是完全的你。所以有时候当你表现出来不是这一面的时候,他们会很诧异会吃惊会觉得这根本不是你。但这就是我啊,人怎么可能只有一面,这样真的会很无趣。
还有一部分人不但没有看到多个维度的你,还发挥想象把你定位在他们想要的样子。
总有人会喜欢上想象中的你,后来再看清你的面目看到你的缺点,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但,其实你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明明我什么都没有做,却落得让别人失望的下场。
我是怎样的人本来就不该让别人来定义。
朋友会有很多,但知音总是难觅。
午饭后和朋友走在回图书馆的路上,忽然想到我们即将各自毕业,从同一个学校去往不同城市。
我用有些失望的口吻说:“人和人的关系真的好神奇啊,大一大二那会儿活跃在社团组织里,发的动态和朋友圈会有好多人评论点赞,不管是认识的还是只有一面之缘的。再往后,真正关心你动态的人越来越少,仿佛又一种明星过气了的滋味。”
朋友补充道:“可能等我毕业了,你们会忘了我,也不会跟我联系了。”
“就算其他人忘了你,我也不会的。就冲着以后去你学习工作的城市,有你包吃包住包车费这一点儿,说什么也不能忘。”我认真地说。
当我知道你能走进我的心,安静地呆在一起也不会尴尬,
虽然不在身边但我会时常惦记,我不会让你觉得有距离感,更不会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