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知行小酒馆的时候,听到携隐Melody的一个观点,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是因为你并不是知道道理,而是对道理一知半解,好像知道又好像不明确。想了想自己当下的生活节奏,很多东西就是得过且过,放弃思考。所以希望能借着写一些随笔来让自己能有一些思考。既然是随笔,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求格式也不求有开头有结尾。
在纵横四海EP01中,携隐Melody就张婉婷攻击性极强的沟通方式,提到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当一个人采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时,是需要周围的沟通者配合的,而如果没有得到配合,那么采用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交流的人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由此我开始思考,人们总说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要情绪稳定,那就我自己来说,什么情况下我是情绪稳定的呢?很简单,当我能有所准备,并且笃定发生的事情无法对我造成伤害的时候。打一个不是特别恰当但相对比较形象的比方。开车的时候,如果周围有车辆违规超车,但我已经提前发现了它,做出了合适的规避动作,那么当它成功超过的时候,我通常能够心平气和的说一句:“哎呦,你们就一天天的瞎开哦~”但是如果我没有能够提前发现它,它的出现吓了我一跳,我只能凭条件反射做出下意识的规避动作。那么可能当它成功超过我的时候,我同样没有受到伤害,却会很想发自内心的骂一句:“傻逼,怎么开的车!”
当然,我可能没有真的把这句话骂出口,在我的理解里,这时候考验的就是情商。所以情绪稳定是我需要站在一定高度才能做到的,因为高度足够,其他人的行为如同小孩子的无理取闹,对我无法造成影响,我的情绪就可以不需要控制的保持稳定。但我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很有高度,这个时候动用的才是情商,也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它保持稳定。
而共情可能会是一种控制情绪的好方法,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为他人着借口”。当一件事情的发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莫名其妙的时候,情绪的波动往往很大,但如果给对方找到了借口,那么这件事情在自己心里就有可能相对情有可原,这时对情绪的影响就会降低。这又涉及一个“度”的问题,什么事都为他人找借口就基本等同于委屈自己。也就是不能已经划定对方的行为一定情有可原,而是真正建立在可以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一点,情绪波动起伏,并不是过错,控制情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更舒服,而不是让自己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