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当年你听了我的经历,总觉得我的故事很多,劝我我把经历写写,一本书也好,一篇文章也好,就当写自传了。
然而,我又读过一篇关于写自传的文章,好像是老舍写的,他说写自传是最难的。大致的内容我给忘了,但是他认为写自传是最难的,这个问题我却觉得非常有道理。
首先,像老舍这样的文人,写什么都是真实的,尽管有时候用了一些夸张和联想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事件不会太轻浮,思想不会与现实差别太大。
如果写的太假,不真实,自己都不信,自己都会感觉没有意思,那又何必写呢?连自己都不信服的东西,怎么好意思让别人信服呢?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给别人看呢?
其次,很多的人的经历毕竟不是传奇,平淡的很,简单的很。很多人自己觉得不简单,很牛气,实际上在别人的眼里就是简单的一件事。
简单的一个经历,当做饭后的闲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更不是经得起时间的推磨。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经历也就是几天的新鲜,几个月的新鲜。过后了,如果再有人提起,别人会把她们当成一个落伍者或者神经病者,很没意思。
一个人的经历能够反复的让人提起和反复的研究,那这个人的经历一定是传奇。他们不是伟人,就是一个能唤醒别人良知的牛人。
如果平常的人能做到这点的,那他的经历一定有值得反思的普遍现象。
再次,写自传总是要写到很多周围的人,这些人和自己的关系很密切。写的好了高兴,写的不好朋友会生气。还有的是事件的经过值得我们反思,但写下来却很得罪人。
我记得朱自清先生和他的父亲,有一阶段时间是互相之间不来往的。书上说是因为朱自清先生写了一部小说,从那部小说里朱自清的父亲看到了很多的身边人的影子。
对朱自清的这样家丑外扬的做法,他的父亲是非常生气的,所以有几年里他们的父子关系就像陌生人一样。
中学的时候,我们读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那个文章让我们读起来很感动,我们似乎从那个父亲的背影感受到了父爱。
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朱自清的父亲读过这个《背影》的时候,首先和别人提起的并不是这个文章的写的多好,而是和周围的朋友说自己的儿子虽然几年里没有和自己联系,但并不是没有良心。由此可见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冰冷?
如果真的写自传,写到一个敏感的地方,一个敏感的问题,一个可能导致你们的几十年的友谊破裂的事件,你又是怎么选择呢?一个心理阴暗冰冷的文人,可能不顾这个问题而留下一部名著。
可是一个平常的人呢?朋友,家人,社会圈子还是不乱的好。乱了他会失去的更多,毕竟生活不是靠名声和金钱,生活更多的还是靠一个平常的朋友,家人,和社会圈子来维系的。
前期还看了一篇文章,是关于作家笔名的问题。那个文章研究了很多的文豪和他们的笔名的关系。
这个写文章的专家发现————很多的文豪写作用笔名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和小说就很出色。当他们用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写的文章和小说就很平常。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们用笔名的时候可能就融入了另一个角色。
那一个角色不用考虑周围的人的眼色,不用担心周围社会的变化,不用担心朋友和自己的关系,不用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感情。所以他写的文章和小说真实而生动,现实而极端,平实而矛盾。
读起来恰恰能让人置身于小说里的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社会的背影之下。 如果自己真实的经历了这样的时代或者这样的一个社会背影就更能产生一种共鸣。
2015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