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谓向寿:“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之多张仪,而贤先王。
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郝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倗之怨也。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郝二人在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遂拔宜阳。
这是关于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故事。
秦攻宜阳,在《东周策》中就已经写了,不过那是周的角度,这儿是秦的角度。
秦武王念念不忘的是灭掉周室,灭周进而可以控制中原,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
君王的想法当然得大臣来帮助实现,所以甘茂承担了夺取宜阳的重任。
重任有了,但掣肘也存在,一方面是樗里疾、公孙郝这些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另一方面则是秦武王的信任不够彻底。
面对这两个问题,甘茂先讲了个故事,关于曾参杀人的故事,一个人说,曾母不信,两个人说,曾母动摇了,三个人说,曾母直接被吓跑了。甘茂想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并没有那么牢固,尤其是君王与大臣之间,所以他逼着秦武王和他订立了“息壤之盟”。
宜阳本来就不好攻破,在持续五个月无果后,秦武王打算听取樗里疾、公孙郝的意见召甘茂回去,这是甘茂提出了“息壤之盟”,才能让秦武王完全支持自己的计划,攻下宜阳。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的没有那么牢固,人前信誓旦旦,人后嚼烂舌头的事太多了,如甘茂这种强迫秦武王和自己签订盟约的例子不多,大多数是又受累又被怀疑,所以人与人之间那堵墙真的不好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