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我们如何才能变得更聪明
—— 读《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之二
文|徐淑红
《你对我讲道理,我对你讲逻辑》是给普通人写的思维训练手册,按照“概念分析、思维转变、简单推理、复杂推理”四个部分四大步骤,由浅入深,向我们讲述了思维训练的方法步骤。
首先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要主动思考,并且要了解思维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
逻辑思维主要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其中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包换内涵与外延,内涵就是指事物的本质含义,外延则是指范围对象。
公孙龙关于“白马非马”的两个推断,就是分别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来说的,但二者都出现了错误。
从内涵来说,“马”并非只是一种形状,作为个体的马有形状也有颜色;从外延上来说,“马”包括黄马黑马,也包括白马。
知识圆圈的推断也是错在概念上。大圆接触的未知部分确实是更多,但一个人有无知识是针对已经拥有的知识来说的,大圆拥有的知识多,表明这个人知识渊博,而并非更无知。
为什么只是自然数一部分的偶数会和自然数一样多?我们可以做出推理,因为每个自然数都可以找到一个偶数与之对应。
我们也可以从“无穷”的概念和特性入手,无穷只有一个,无穷多的偶数和无穷多的自然数一样多。
本书虽然侧重讲述了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但孟老师强调这只是思维能力的一部分,书中也同时讲述了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及日常思维。
通常来说,理性思维能帮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事物本质,但也并非总是如此。
比如说电池,对一个从没见过电池的人来讲,你可以从电的概念讲起,这是理性思维。
也可以直接拿出一个电池来,这就是感性思维,显然后者能更容易让对方理解,这里感性思维就胜过理性思维。
还有一种更强大的感性思维或者说形象思维方法,就是类比思维。
语言修辞手法中的“打比方”和“通感”等,实际上都运用了类比思维,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故事思维其实也用到了类比思维。
中国的孔子,孟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哲学家,都很喜欢运用这种思维。
书中有个例子,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让柏拉图到让他到一片麦田里,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只能摘一次,而且只能向前不能回头。
结果柏拉图空手而归,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在路上即使看到大而黄的麦穗,总想着后面还会有更好的,一直走到最后才发现,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已经被他错过了。
柏拉图又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让他去树林里,砍一棵最大最茂盛的树,同样只能砍一次,不能回头。
结果柏拉图带了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原来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走到半路时还两手空空,看到一棵觉得不太差的树就砍下来了,免得错过。
书中还提到了日常思维,孟老师说这其实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我们对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它不同于完全的理性思维也不同于完全的感性思维,而是融理性思维,感性思维于一体的,调和了各类思维形式的一种深层思维结构。
比如科学让我们认识到其实在宇宙中,人类是极其渺小的,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珍视生命;
科学告诉我们,太阳不过是一棵恒星,月亮只是地球的卫星而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太阳和月光的赞美。
其次,我们要注意避免思维误区,警惕思维陷阱。
了解了思维的相关知识和规律,可以帮我们避免因为不合逻辑而出现思维错误,比如避免概念不清或在判断、推理上出现问题,以使我们的思维不出现逻辑错误。
除此之外,有些思维误区也需要注意防范。
一个常见的思维误区就是隐性思维。
上文提到的“脏脸的疑惑”问题,它的答案是脸干净的人会去洗脸,因为他看到另个人脸上不干净,就认为自己脸上也不干净。
这里其实包含了一个隐性条件,也就是他们都没有镜子,无法看到自己的脸,而只能看到对方的脸。
很多脑袋急转弯的问题大多都是针对人们相当然的隐性思维,应对办法就是面对一个问题时不要想当然,尽可能找出可能隐藏的因素,从而避免思维出现错误。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思维的惰性,包括懒于思考,不主动思考,也包括思维上过于僵化和片面,导致因循守旧。
如牛顿的时空观符合我们日常的感知,但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时空弯曲现象变得明显,对此牛顿定律无法解释,要用爱因斯坦相对论才能解释。
又比如一般来讲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下降,但爱尔兰曾经发生过一件怪事。
1845年当地因灾荒土豆价格飞涨,土豆的需求量却不降反升。
这让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很是困惑,英国经济学家吉芬对此进行研究做出了解释,将此类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称为吉芬商品。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人酷爱吃土豆,几乎成为主食,相当于我们的米面之类,如果这些物品上涨,我们会因此减少需求量吗?
当原有的观念遇到新情况行不通或出现问题时,就需要我们勇于突破原有思维。
我们固有的思维 方式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思维陷阱,使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我们熟知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等就是思维僵化的生动案例。
因此在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时,既要强化训练,又要注意保持开放心态,特别是要用批判思维来调整。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简单地质疑,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和思维本身。
比如“特修斯之船”问题,书中给出了5种不同的理解。
甲认为还是原来的船,虽然零件更换了,但没有改变结构;乙认为只要修了,这船就不是原来的船,原来的船是独一无二的;
丙则认为换掉一半材料时,这船就不是原来的船了;丁觉得把最后一块木板换掉时,它才不是原来的船;
戊不管它还是不是原来的船,我们都认为它是特修斯之船,因为这只是大家给这船的称呼。
并不需要追究哪个是正确答案,不要用所谓标准答案来束缚我们的思维。
这五种答案体现了对“船”这个概念和事物理解的五个角度,而且可以引伸出对其他事物改变的5种观念,甚至可以引到新旧事物,新时代旧时代的更替上面。
这对于我们提升思维能力,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事物很有帮助。
只要我们主动思考,了解有关思维的知识,有意识地训练思维,同时警惕思维陷阱,就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最后问大家两个有趣的问题,也是书里面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第一个问题:一个人被强盗抓住了,强盗对他说,你猜我们会怎么对你,如果你说对了,我就放你走,这个人很聪明,说了一句话,强盗开始大笑,要杀他,后来听此人解释一番,却不得不放他走,请问这个人说了什么话?他是怎么解释的?
第二个问题:我坐在桌子上,桌子是个名词,所以我坐在名词上。请问这个推理正确吗?为什么?
本文图片来源于花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