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领导的Q0签名写到: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开花。我知道教育事业需要人能够沉下心来,不问收获,安守寂寞与清贫,因为教育是一个百年树人的过程。
在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可以走的植物叫卷柏。为什么会走呢,因为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分,为了生存,它只能在水分不足的时候,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缩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当水分又一次不足,住的不称心如意时,它会继续游走寻找充足的水源。
难道卷柏不走就生存不下去了吗?为此,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出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游走的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几天后,当这处空地水分减少的时候,卷柏便抽出根须,卷出身子准备换地方。可是实验者并不理会准备游走的卷柏,并隔绝一切可能让它移走的条件。不久,实验者看到一个可笑的现象一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那里,而且在几次拔根、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便再也不动了。实验还发现,此时卷柏的根已深深地扎入泥土,而且长势比任何一段时间都好,可能是她发现了扎根越深,水分越充.....
有句话说的很好: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环境还得容易!找到份适合自己又喜欢的工作很不容易, 人生中重新开始的机会没有几次,所以,不妨学学这棵卷柏是如何在逆境中生存的吧。
之前学校的有个年轻老师,在一个岗位上干了几年,因为生存的需要,去高新工作,当物质上的事情满足的时候,突然抱怨学校不给自己荣誉,想要再换工作。我跟他讲了卷柏的故事,让他好好思考自己的初心。不停地换地方,看似很好,物质方面是有所保障,但是个人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好事情,各种积淀和成长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前期得不到很好的沉淀,后期就不会有良好的发展。比如十年画一幅画,这一幅画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年画十幅画的价值。说个简单的例子,即使一个人短期很优秀,那么关键时刻的荣誉不会轻易得到,每个单位首先考虑的都是长期贡献的人,没有一个单位轻易把荣誉给飘忽不定的人。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岗位,离了谁都可以转,但是驻守最长的那个人,最终都是众望所归的让人敬仰。
这个社会,有份工作不容易,我们找工作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的生活,如果物质达到自己想要的了,就不要贪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点,高新工资是很高,但是地段好,房租和消费也高,甚至在路上花的时间也多,一天疲惫下来,月工资满满,除去开销,并不比偏远地方好多少。偏远地方的学校,工资是不高,但是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单位在家附近,每天下班跟孩子在路上说说笑笑,陪着孩子成长,身心也并是不那么疲惫。比如我从城市下来,原本心里落差也很大。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地方消费档次很低,同事们都很友好和谐,周围生态环境优美,工作节奏不是那么快,能够静心思考很多事情,人也不用那么匆忙和浮躁。我们终极追求的生活不是如此么?
人到中年,即使心里还觉得自己是十几岁时候的青春年少,但是,在做决定的时候,也不得不去思考这个年龄的状况。有人买房,看见别人买,也挑选个地方,小区高档,设施良好,说出去倍儿有面子,可是,离工作的地方很远,离孩子上学的地方很远,每天在路上堵车很长时间,每天重复累到怀疑人生,舒适的房间消受不了多长时间。
突然想到我的父母,从小跟我贯穿农村的好处:吃住不要钱,空气很新鲜,生活是想象中的样子。他们不会说什么高深的话,不会告诉我去追寻内心的东西,但他们告诉我:生活方便,就活着的意义。
每次一个决定,总会改变一些什么?比如招聘教师,在众多招聘者当中,最难决策的是30+的人,虽然专业上精进很多,但是社会经验也同等丰富,同样的条件下,冲劲儿和想法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在所有参加面试的老师中,如果决定要留下这个人,我们会先考虑家离学校比较近的老师。学校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也足够养活一个女性,孩子上学,自己上班都近,这样解决后顾之忧后就可以安心上班。今年面试的时候,有一个30+的老师,除了看上她是区级优秀班主任,更看重她家就住在附近,这样的老师就是我们刚好符合我们的要求。还没有等到试讲结束就直接签约。
当初的期待有多高,后面的打脸就有多狠,轻易的来的东西,大约都不懂得珍惜。辞职的时候那么坚决,中午说走,下午就不来上课,学校办学史上绝无仅有。一个老师,到底经历了多大的诱惑?到底有多少苦衷?有多少责任心和情怀?才能够做的如此决绝。学校在措手不及中发动群众连夜找老师,并做好家长上访工作。
我们团队从来不阻挡任何一个要走的人,也不去想办法去留谁,个人任何一个决定下来,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经过利益权衡的,每个人终会因为各种原因,去选择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平台,这些都是需要尊重的。
有些人走的时候,会留下一份温暖,有些人走的时候,让人一片唏嘘。
很多时候,我们就好像一枝卷柏,总是去寻找水源充分的地方,却常常忘了,扎下根来,我们可以让根须更加丰盈,让水源更加充分。
这个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走出去的老师,从来不接受再次回来。80几年的历史让这里更看重教育情怀,这里的老师们很单纯,大部分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做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很淳朴,跟着哪个老师都可以开开心心,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