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久以前,从女神那看到这句话。她让猜为什么会写这句,当时对她还没那么着迷,也不太会猜她心思,就按着印象中书上学过的解释说了一通,结局当然是没弹到她思想的频率上。
不过看到它时却很巧合地跟姥爷祭日相差不多天,不免生出一片惆怅,一系列关于姥爷的画面便在脑中映现。
姥爷笑着坐在火炉前边喝酒,边给我兄妹三个讲故事、拉家常、说道理,还不时让我们也添点酒的情景是这辈子都深深刻在脑子里了,我们的童年所懂的道理和见识也大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再近点的记忆就是姥爷骑着自行车载我回姥姥家的情形:好多个春夏秋冬,无数次,我蹲在家门口,看着姥爷来的那个方向,每一次,都会看到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路口。到姥姥家的路程不是很长,但那味慈祥,那味关怀,那味幸福--至今难忘,每次回味,常热泪盈眶。
姥爷是村里不多的几个厨师,从没想过他会做多少菜,但他做的每道菜都能让我们兄妹几个吃的精光,恨不得把盘子吞下,虽然肚子已然撑得滚圆,但嘴巴确实还吃的意犹未尽,也由于此,经常跟他学炒菜,但却从未得要领,好厨师会有好徒弟,但不会有好厨艺的家人--只顾吃了,哪有时间想学?所以现在也很同情姨和老妈--估计她们当时也只顾吃了。
有一年端午,中午被老师锁在教室写作业,下午快上课才被放回家,走出校门没几步就看到姥爷在家门口站着,低着头走到姥爷跟前,生怕被姥爷骂,没想到姥爷笑着鼓励了几句,就牵着我回家吃饭了。后来姥姥说,那天中午姥爷在姥爷家等了会儿不见我回家吃饭,就到我家找,结果不见人,接着又找遍所有亲戚,最后找到老师才知道我的下落,最后看着我吃饱饭以后他最后吃饭,原来我没回家的这段时间他也一直饿着。下午放学,姥爷等兄弟俩都回了家,让我们看着他做完凉糕的最后一道程序,然后看着我俩吃饱喝足以后,他又盛好给爸爸妈妈得那份,骑自行车将我送回家,向妈妈讲明中午的事后才返回家。一直以来,每年端午都会吃到姥爷做的凉糕,直到他生病。再后来,姥爷没做过 ,也就再没吃过,从此对这种食物,就再也没了期待,只是每到端午都会怀念一下那种再不会出现的味道。
每个人的故事都应该继续…
每个人的故事都也在继续…
每个人的故事都也将继续…
其实,写这么多,就只是因为老妈说,就不要走太远了……
可能,年纪大了,都会害怕儿女的远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