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命题中有一个关键的字眼“破”,“破”的前面是“守”,“破”的后面是“离”。“守、破、离”是学习的关键字。学习由被教导开始,找一个好老师,衷心信服、努力学习,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再怀疑、改变,最后进入创新。命题中有三个“设计”,那我也问三个。(一)谁来设计?(二)用什么设计?(三)为谁设计?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在座的就有很多资深的设计师。第二问题,作为窗饰行业的代表,我力求提供更多的设计元素给设计师。窗饰并不等同于窗帘,窗饰的兴起,这也是一种发展趋势。设计师需要用材料来进行设计,以前你选用毛笔,作品是水墨丹青;现在你展开的是画布,你的作品是油画,有更多的色彩,有更深的层次。 我是一个会抱着窗帘睡觉,又会梦见窗帘的人。从事窗饰行业十五年,既然参加了这次论坛,我偿试用三张图表告诉大家:窗饰需要导入更多的人才,需要更细分市场,需要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元素。
第二张图表,我称之为“窗饰的x1.0模式”,这个“0”是个变数,也是窗饰的物流链。原材料供应商直接销售材料给集成商(也叫加工厂);集成商参与项目招投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这里基本没有设计,只是满足了需求。那么整个链条上的人(不少就坐在这里),都逃不脱一个魔咒,价格体系:成本乘以一点几,无以突破2,因为对手就坐在你身边。
第三张图表,我称之为“窗饰的/0.1模式”,这里“1”是变数,也是窗饰的商业模式。上面是商贸公司,大家知道国际上有一些材料供应商,他们没有生产,但是他们有定价权。他们有设计,他们引导流行趋势。中国有材料市场,最近大家可以关注中国遮阳商城。下面是窗帘店,是现在国内窗饰的主要销售渠道,他们花大本钱进行卖场装修,打造场景。表上这两个流通环节的定价模式与表二完全不同,几倍那是正常的。
第一张表是两张表的叠加,这样形成中国现在窗饰的产业链。 那么我们这时候再来回答“软装设计,从工装设计到民用设计,市场格局如何打破?”从产业链的思维来讲,设计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到这里回答了我提岀的问题三“为谁设计”。那如何“破”呢?有几个关注点,近期一直在提。“网络”、“智能”,有没有?那么我的观察是什么呢?“个性”、“跨界”是时代的脉搏,我们能否抓住时代的脉搏就决定我们能否破这个局。谢谢大家!……
2015.3.25上海R+t国际门窗遮阳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