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把《谈读书》翻出来二刷了,来看看朱光潜老先生几十年前是怎么读书的。
读书方法
读书原为自己所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气质变化;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有一段时间,我也会以读了多少本书为成就感,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书也和我渐行渐远。这就像老先生说的东西吃多了,不消化,没能被吸收成为营养。
先生说好书应该读两遍或以上,第一遍快读了解大意,第二遍慢读,须以批评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也提到主动阅读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1. 这本书到底谈论了什么?2. 作者细部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部分有道理还是全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提供了资讯?这些资讯有什么用?还是给了你什么启示?
又比如成甲在《好好学习》里提到,他看书会问自己:1.这本书在解决什么问题?2.解决方案是什么?3.他是怎样用轻松,易懂又深刻的方式说明这个方案的?
成甲在得到app有一个说书节目,所以他的方法有一种跳出来站在更高点来看一本书的感觉,先是近距离看看内容是什么,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第二个读书的方法就是要读书做笔记,笔记可以分为三类内容:纲要,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意见。以前我是注重在前两点,现在发觉要想将知识内化,第三点尤为重要。
怎样维持读书的兴趣?
以问题为兴趣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怎样读书的书,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疑问:怎样看书才能为我所用,让我更快成长。于是我将涉及到这个主题的书都翻了出来,并且只看相关的章节。这样能迅速的解决问题,并且能马上实践。
以科目为兴趣
以科目为兴趣就是读历史,读经济学,这种按科目为中心的读法。又或者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还可以在读历史时假定注意的是教育于政治的关系,那么书中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实时都会被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
以后每个月在制定读书计划时,按照兴趣方向来确定自己读什么书。
其他摘抄:
每次所得的新知识必须于旧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到一个系统中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