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周四的一件事情。晚上值晚自习在阶梯教室里来回走,看到H班的一个学生L在“抄”另一个人的数学《课时作业本》。咯噔一下,我有点不舒服,我在问题区了。我觉得L在我站她身旁看了好一会后肯定也处在问题区。只不过我当时不太确定我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我思考她的行为给我带来的影响时,我竟一下子想不到是什么影响。我甚至不相信她无缘无故地会去抄作业,很有可能这道题她遇到困难了。这样一想,情绪强度降了一些,于是我走开,继续踱我的步。
周五上午在H班上完课后,课间我在教室里答疑或面批作业。L带着她的课时作业本来面批,看得出来她有些局促不安,这时我瞥见了本子上的一段话,就写在她抄别人的那道题的旁边,写了她当时为什么要抄以及她以后不会再这样了。她嘴上也承诺说以后再也不会去抄了,我就淡淡地问了一句:你那道题弄懂了吗?她连连点头。
想起来我曾经处理过上一届一个女生抄作业的案例来。她的成绩中等偏下,交上来的作业堪称标准答案,很明显就看出来是抄的。当时我气急败坏,一番严辞逼问,她终于承认“罪行”,随后我打电话告知家长这一“事实”。很遗憾的是,当年我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帮助这个孩子改正她的行为。
并不是为了炫耀今时今日的我在处理同类事件上有多么高明。学了P.E.T,我有变化的地方在于:遇到事件,我开始试着咯噔一下,区分一下问题的归属,往往这样做的时候,我的情绪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当我当时当下不太清楚怎么做的时候,我可以先将事情搁置;愿意从内心深处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意愿,她们遇到了困难需要的是协助不是指责、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