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下,经济还能增长吗?那么怎么去杠杆?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什么?是不是去杠杆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其实也不尽然,我们看美国在去杠杆的过程,是从无增长信贷到无信贷增长。
这是什么意思?在金融危机之前,美国信贷的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经济增长。当时在西方的经济研究文献里面被称为无增长信贷,因为信贷拉动增长的效率很低。但是大家发现在危机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信贷的恢复非常慢,而增长率先反弹,所以叫做无信贷增长。所以说并不是说信贷下降、去杠杆,经济增长就没希望了。中国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个还需要观察。但我们在加杠杆阶段,确实也出现了类似美国一样的无增长信贷,信贷的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
高负债拖累经济增长的一个体现是,还本付息占GDP的比例很高。美国的还本付息占GDP的比例在危机前 是18%。中国在过去十年间,还本付息占GDP比重越来越高,现在中国每年的GDP产出大约有五分之一用于还本付息(图10)。这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对旧债还本付息占新增贷款近90%(图11),所以它对经济拉动的效率越来越低。第二个是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产出用于支付资本的所有者。
那么我们怎么思考债务的可持续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先有收入,企业有了利润,或者个人有了收入以后,还清债务后剩下的钱才能投资、消费。所以如果用利润、收入来还债的话,短期内对增长是不利的,但是长期是有利的,因为杠杆降低了。如果用新增贷款还债,短期内对增长是有利的,但长期是不利的,因为杠杆更高了,未来债务偿还会更高。变现资产和违约都对短期增长不利,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但是因为这有利于去杠杆,降低了债务负担,所以长远来看,有利于经济增长。
所以说去杠杆其实就是平衡短期和长期增长的问题。如果想未来增长好一些,更可持续一些,就需要现在去杠杆。如果只顾今天不顾明天,你可以不断地发新债来还旧债。但天上不会掉馅饼,现在的很多问题也会一下子凭空消失。去杠杆就是这样,但这不代表宏观政策没有作为。宏观政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宏观上先有投资,然后才有收入,投资增加的收入就可以用来还债,所以在宏观上我们可以做个分解:假设企业用利润还贷,而企业利润取决于投资和家庭部门的消费这两个内生变量;另外,还有两个外生变量,一个是财政赤字,另一个是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增加企业的盈利,而政府的财政赤字、债务,其实就是非政府部门的资产。非政府部门的资产多了,杠杆就低了。财政和贸易顺差这两个外生变量中,贸易顺差更具有外生性,我们自己很难控制,因此,真正可以自主的政策变量是财政赤字(图12),只有在去杠杆的同时,坚定的使用财政政策进行对冲,才能提升“无信贷增长”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
这里讲到了贸易顺差的外生性,顺便结合金融周期讲一讲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贸易摩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汇率。汇率固定,逆差的一方就得益于增加关税,顺差的一方就受损。但是在浮动汇率下,这个影响就不大。增加关税的效果可以通过汇率变动来抵消。作为逆差国的美国增加关税,如果汇率是自我调节的机制,则对中国经济增长、对贸易顺差的影响都不大。所以说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从宏观来讲,最根本的是汇率问题(图13)。汇率再平衡,从贸易的渠道来看,有利于抵消美国加关税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不是美国增加25%的关税,人民币就要贬值25%?问题并不这么简单的。因为汇率除了通过贸易渠道外影响经济之外,还有金融渠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