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任何事都抱有怀疑态度的我,自从听了琦琦的音频,慢慢开始有了转变。她告诉我们:接触人或事物,先做到接收,不抵触评判,总结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昨天时间管理微课上,提到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的利用。自然而然想起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里面关于时间管理的介绍,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艾力的34枚金币管理法。
“咦,这些以前我都知道啊,老生常谈嘛!”
意识到自己又开始先评判,马上转变成先接收:“这些我以前都知道,再听可以加深理解呢!”
果然在接受的状态下,再次对小米分享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其他内容有了新的理解:
1.时间也可以流程化。把每件事情都做一遍,记录所花的时间,把这些细化的时间穿插到一天里,使之流程化。
2.专注+思考。先专注一件事情,熟悉后使之自动化,然后再加入第二件事情…以此类推,我们才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并可自由切换,提高效率,才能留出思考总结的时间,因为思考对于每天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自己不擅长的,可以找别人合作。为了喝牛奶,没必要养一头奶牛。这次小米就利用kyle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讲授微课,小米既可以收到小伙伴们的打赏,kyle也可收到培训费用,可谓双赢。
4.参加线下分享会,总结当天有用知识并分享。认识分享会达人,约见达人喝咖啡、喝茶,进行学习交流。
通过这次微课,学到很多,以上只是整块的部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知识系统化,就拿时间管理举例:
以前我看过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都是以碎片的形式散落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有人问我方法,我可能无法完整地回答,我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方法,却因没有内化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无法学以致用。为什么听了小米的分享而加深了我对这方面的理解呢?
我想了想,总结为系统结构化。小米的方法对我有触动是因为,她把自己的时间管理以系统化完整地呈现在我面前,所以当我听到具有结构化的方法时,觉着可复制性强,可模仿性强,所以我潜意识里自动消化,然后自然而然有了新的理解。
一个人的迅速成长,大都是接受能力强,把学到的通过整理筛选,在大脑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应先从接收开始,形成知识结构,才能更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