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天资固然有差异,但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远还没到拼天赋的阶段。
☰
近来运营阅读社群,带领小伙伴看书,时日推移,愈加见到人与人的差别。
有些人总是跑在进度前面,事先预习,事后复盘,还有接二连三的问题。如果细看,问题里有引文,有洞察。另一些人基本靠催,且未必有什么大用。给观点囫囵吞下,给方法置若罔闻,沉默是金,也算是读完一本书。
每个人的生活有别,性子不同,读书这件小事,看不出什么深意,上升不到什么高度。但同样的事,是不是投入,能不能坚持到底,经年累月地关注,就会发现差别。
常有人问我,能够靠写作谋生,一年要读多少书写多少字。我没细数,想来大概也就一两百本书,几十万字。可这个答案每每出乎他们的意料,反倒令我讶异起来。
这就是我选择的工作啊。我非常享受它,当生理和心理的疲惫来袭,乐趣本身就构成坚持的动力。何况,一旦除以365天,也并非多艰巨的任务。可弱者往往就倒在那一点点日积跬步和水滴石穿里。
人和人的天资固然有差异,但以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远还没到拼天赋的阶段。
现在流行一个说法叫“斜杠青年”,意指多重身份,擅长跨界。
我有一门自媒体课程,前两天收到一条提问,大意是说,身为一个斜杠青年,开了一个公众号,却并不知道怎么让自己更有影响力。我回复说:“斜杠青年不是斜线青年,要先粗成杠了,再考虑斜出去跨界。”
换句话说,王维是诗画双绝的斜杠青年,罗素是文理兼修的斜杠青年,笛卡尔达芬奇莱布尼茨是斜杠青年,平凡如你我,尚有万里之遥。
在繁复的人性里,比起大善大恶,更致命的常常是那些慢性毒药、钝刀割肉似的小缺点。
“三分钟热度”就是其中之一。自以为是“斜杠青年”,兴致来了就尝试,兴致退了就收手,乍一看是自由洒脱,却成了新鲜感的奴隶。
人生不只是追求表面的愉悦和快感,更讲究深刻的自我实现。而这些,得依靠咬紧牙关的坚持。
在日常写作中,我无数次遇到“打会儿游戏再写好了”、“先看部电影吧”、“不吃饱饭怎么有力气工作呢”的抉择,但凡摇摆不定,当天的文章一定不忍卒读。至于更大的诱惑,譬如聚会、譬如旅行,一旦片刻松弛,立马一泻千里,要好久才能缓过来。
放纵是容易的,坚持是困难的。但读到很多自律的例子,却叫我无地自容。
康德每天16点要在柯尼斯堡的小镇散步,以至邻里都把他视作行走的时钟。村上春树三十年如一日地跑步游泳,每年参加全马,不定期挑战铁人三项,哪里看得出是快70岁的人。上个月我采访梁文道,即便忙成了空中飞人,道长还是坚持凌晨起床,每天看五六个小时书。
你我可能都太浮躁,爱计较,总问付出为何没有回报。可看看这些人,想必就能明白,得到背后都是命运的标价,坚持背后也有未知的深意。
强者恒强,只因他们并不贪恋三分钟热度,而是享受一辈子的坚持。谈一辈子似乎漫长得可怕,可拆解开来,也都在一言一行里。也许是健身的习惯,也许是兴趣的养成,也许是语言的训练。只要不放弃,肯投入,自然能找到我们专属的标签,走出与众不同的人生路。
就拿英语来说,多少人是临出国才想起集中攻关托福GRE?又有多少人的最高峰停留在高考的那一刻?
事实上,英语虽非必须,却无比重要。
一个真事儿:我有个鬼马精灵的朋友,什么都好,就是英语欠佳,出国全靠手势比划。有一回到东南亚,想去当地知名的Diamond餐厅,却实在不知道如何表达,终于一咬牙一跺脚,鼓起勇气和酒店前台说:Dinner, Door, Door。Door了半天,最后还是路边随便打发了一顿,打开room door黯然神伤。
另一个真事儿:身边很多广告行业的朋友,严重感染4A英语病毒,张口就是:Sorry啦,今天的Schedule实在太full了,要不咱们回头约Brunch吧。可真到了给外籍客户做汇报的时刻,又傻眼了。其中不少真还因为英语不过关,屡次在见客户时露怯,错过了升职加薪的良机。
世上要是有后悔药卖,对他们来说,最优先的选项之一,恐怕就是回到最初的起点,坚持每天学一点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