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自北京转济南再到临沂,最后回到上海,从地铁站出来后,抬望眼尽是蓝天白云,对比前几处差强人意的空气环境,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亮眼之余总是感觉缺了点什么。一个人走,风吹过,凉意过身。突然意识到,上海的秋天还是缺少了“秋高气爽”意蕴。
上海的天空,蓝色铺底的时候居多,白云团团,仿佛触手可及,始终是“身在此山”,难以抽离。而北方的秋天在凉意上便胜了一筹,天空辽阔高远,相较下,人便显得渺小细微,更容易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也因此更易产生悲秋之意。
从小在北方的农村长大,对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收获,秋天的金黄有着格外的熟悉。夏天的庄稼地里种的多是玉米,浓稠密集,人入其中就难觅踪迹,就连大人们劳作时也总是结伴同行,兼之杂草疯长,小孩子是不敢轻易入内的。到了秋天,砍到了玉米秸秆,黄土地就开始露出真面目。秋老虎一过,早晚凉意渐浓,小孩子们穿上长衫长裤,通体舒畅,开始到庄稼地里撒野,追蛐蛐,逮蚂蚱,看着耕地的机器翻起土里不断蜷曲的蚯蚓。从家里跑到山顶,你会发现天永远是那么澄澈,那么高,那么远,那么遥不可及。俯视脚下,山石是黄的,小树林是黄的,各种庄稼是黄的,耕耘后的土地是黄的,家家户户院子里堆的挂的玉米更是黄灿灿的,金色的秋天就这么真真实实地呈现在眼前。
秋天一到,夜色便来的早了,日过西山,气温下降的很明显,如果中午玩得痛快,脱掉了长衫,这时候小伙伴们就要解散,急着回家加衣服了。此时,家家户户炊烟渐起,大人们肯定已经在准备晚饭了。厨房里的油烟大,因此灯泡也是灰黄朦胧的,相较下,灶台里的火却明亮暖和的多。加好衣服,热气腾腾的饭菜也就上桌了,长辈们总是喜欢喝点小酒驱寒,小孩子们却在电视前托着腮,瞪大了双眼,从动画片到连续剧,从战神金刚到天龙八部,只有在新闻联播的半小时里才会移开双眼,大快朵颐。
到了秋天,屋后马路上已经没有人乘凉,露水慢慢地渗出来,夜色更加寂静清冷,凉气逼人。皎洁的月光下,窗内的灯光依然是温馨暖和的,直到被子里的小人儿睡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