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去一家生蚝店吃饭,面对硕大的生蚝,我朋友吃得津津有味,而我却对这类海鲜感到恐惧。那里面的肉绵软似乎还有黄色的生蚝卵和内脏,口感又有一些苦涩,让我难以下咽。我对朋友开玩笑说:这个生蚝肉简单就像没有洗过的肠子,而你居然能吃得这么津津有味,佩服佩服。我朋友居然丝毫没有影响到食欲,反而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对猪大肠,思考出了很多道理。人们面对炒得喷香的肥肠,极少会产生恶心的想法。而事实上呢,一头猪从幼崽到长成,肠子里不知装过多少粪便,然而洗干净之后,通过添加姜、酒、辣椒等供料炒了之后,居然成了一道让人垂涎的美味。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一只精美的茶杯,偶然掉到马桶而沾上粪便,如果你亲眼看到过,那么即使这只茶杯洗得再干净,你也不愿意再用它来喝水。这种逻辑是不是真的合理呢?
我一听这话,真是大为佩服朋友的思辨。作为一个投资爱好者,我首先想到的是股票与比特币。尽管这么多年中国股市指数总是停滞不前,很多股民即使亏损累累,对炒题材、追涨杀跌这样的操作依然乐此不疲。而比特币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涨了N万倍,全球的共识越来越强,但是传统金融从业者、股民仍然认为它就是个骗局……
当然,我也不能在才华上示弱呀,所以,关于生蚝,我讲起了一段大文人苏轼的逸事。主要是讲面对困境时,自得其乐与超然旷达的胸怀使人坦然面对一切。(以下为百度摘录)
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当年海南是极其落后、没有开化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当时,苏轼已年过六十,他认为此去再无生还希望,便把全家安置在惠州,只带幼子苏过一起渡海。
苏轼初到儋州,原住官舍,后被朝廷得知逐出。所幸当地百姓和一些文人学子对他很友好,帮他修造草屋五间,勉强遮风避雨。苏轼遂把草舍命名为“桄榔庵”,平日“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红薯、紫芋充饥。为了解决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耕种,自食其力。
虽然儋州生活极其艰苦,但是苏轼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与元老侄孙书》)。支撑苏东坡熬过这段岁月的,除了精神的豁达,应该还有在惠州养成的食蚝喜好。
海南虽荒蛮,“北船不到米如珠”(《纵笔三首》),但海产终究还是丰富的。在海南也能品尝到蚝蛎,这对老饕苏东坡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慰藉。
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写《食蚝》一文:
“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深感食蚝之美,在一封写给苏过的信中,苏东坡叮嘱其幼子叔党不要让士大夫知道其食蚝之事,担心众大夫为品鲜蚝美味争着要求贬谪南来。苏大学士苦中作乐的恶搞精神,非常人能及。此事真伪莫辨,但纵观苏东坡传世作品,贵为好食之大文豪,他在南方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除了私人信件《食蚝帖》,却无一传世诗词提到其挚爱的蚝,似乎反证了此事的确凿。四百多年后,晚明官员陆树声在其小品《清署笔谈》中倒是记述了此事: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使士大夫而乐南徒,则忌公者不令公此行矣。’或谓东坡此言,以贤君子望人。”